中國畫,作為我國在幾千來形成的藝術形式,是我國藝術審美情趣的體現,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國畫牡丹的名家,從古到今,不乏其人;像趙子謙、吳昌碩、任伯年,到近代齊白石、王雪濤等國畫大師,畫牡丹都很有名。由于牡丹是國人普遍喜愛的花鳥畫題材,當今畫牡丹者眾多,而光艷華潤者為常見,此類作品常求熱鬧而缺章法,求富麗而欠筆墨,雖也能“登堂入室”,但難得“大雅”,難為畫界所青睞。在藝術市場上,國畫牡丹也是頗有爭議,形成了忽冷忽熱的局面。
國畫作品真假難辨,國畫牡丹作為十分常見的國畫題材,更成為了造假者下手的對象,從而,造成在藝術市場上的國畫牡丹的參差不齊日益下降,真品佳作更是屈指可數,在中國國畫市場低迷的現狀下,國畫牡丹的成交量更是每況日下。這樣影響了收藏家的購買熱情,打擊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加劇了國畫市場的嚴冬氣候。
現在隨著藝術市場上油畫數量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把目光開始投向了油畫作品,冷落了作為國粹的國畫。這與當前人們的審美觀念有了很大的聯系,油畫更加具有裝飾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有許多人開始盲目的將目光投向了油畫作品,西方油畫市場對中國國畫的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中國的許多畫家也開始油畫創作,這些都使得中國國畫開始走向低谷。
面對中國國畫的現狀,國畫牡丹必然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作為國畫主要的題材,牡丹的創作絕對是不會就此停止下來,我們應該面對藝術市場的寒冬,投入更多的創作激情,點燃中國國畫牡丹的市場熱潮。
首先,我們應該對國畫市場贗品泛濫的情況進行整頓,保證市場交易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加入更多的競爭機制,提高進入市場牡丹國畫的質量,并有權威的藝術家把關,做出高含金量畫作的認定。
其次,要對國畫牡丹在保持傳統的情況下,吸取西方繪畫的長處,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對于牡丹繪畫進行再創作,有利于觀畫者對于畫作的理解,增加畫作的觀賞性,
再次,加強國畫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年輕人重新認識到國畫的重要性,作為國畫主要題材的牡丹花鳥畫,更應該表現出最美麗的一面,讓更多的人看到牡丹國畫的高貴與典雅,提高人們對國畫的認同度。
作為牡丹國畫是國畫中最為常見的題材,它應該在現在藝術市場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需要提高牡丹畫作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于牡丹繪畫的創新,保證國畫牡丹這一傳統繪畫題材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