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陸虹的《設色》竹軒雅集年度學術展
在當代繪畫中,設色不僅是中國繪畫研究的問題,更是一個美學問題。關于色彩問題,著名批評家兼策展人陸虹有自己獨到的看法。2014年12月13日在北京杏壇美術館展出了陸虹策劃《設色》竹軒雅集年度學術展,將進一步探討關于中國畫的設色問題。參展畫家有:吳冠南、楊春華、范揚、林容生、于水、胡石、邊平山、江云祥、趙云鵬、馬俊,共十位畫家。
從展覽的藝術作品看包含了中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畫科。既體現了當今中國畫中色彩的表現力又蘊含文人畫的精神世界。藝術家們用色彩抒寫性靈,用筆墨揮灑豪情。首先從展覽的主題設色說起。設色其實是中國畫的色彩表現問題。我們一般講繪畫的色彩分為: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但是中國畫的色彩表現遠比這豐富的多,它區別于西方繪畫的具象描寫,它是想傳達一種美學精神和哲學思考。中國繪畫的色彩不能僅僅孤立的談色彩的問題,它還和畫面造型、物象和筆墨有關。藝術作品中體現出的線與線、色與線、色與墨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營造了色彩帶給人的情感和心理影響,例如畫面的冷暖、輕重、濃淡等形式化,共同營造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一、藝術作品色彩與主題的表現
談到中國畫設色問題,從“設”字本身看,帶有經過加工的人工痕跡,附上色彩,當然也不是現實物象的色彩,它經過藝術家的加工、渲染、制作、最后形成完整的畫面。我們知道藝術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而中國畫的傳統精神表現力使得造型和色彩能夠合二為一,畫面已不是客觀的描繪,而是主觀的達意,就象陸虹所說:“隨心、隨情、隨境的表現,”即契合主題又蘊含美學思想。
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這三種畫科,無論那種繪畫的表現形式,藝術家主觀的思考和創作理念,使得畫風和色彩的轉變隨著社會政治、文化傳統和藝術理論的影響。從范揚、邊平山和林容生三位先生的山水畫中可以找到傳統造型與現代水墨結合的影子,在光與影變化中,看到空間關系、看到色彩變化、看到季節更迭,轉換到咫尺之間的千萬里時空的縱橫的畫面。正象陸虹所說:“在色墨交疊中畫面自然情縱神馳,超逸悠游。”這種氣象像莊子在逍遙游中所說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畫面的空間與氣象何止一大字、它是畫面的無稽無拌、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園,脫離束縛和牽絆,只為藝術而縱橫宇宙之間。
陸虹在展覽序言說道:“中國水墨的黑白表現創造了繪畫的神秘、幽怨、無限、深奧、飄渺等感覺,雖然無色,勝于有色。”縱觀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看,從唐朝王維主張“以水墨為上”,而墨色在繪畫中的五墨六彩的表現,在畫面黑白之間構成了自然的審美趣味。回望過去山水世界中的精神家園,山水畫正式表現自然之美和人格之尚。體現藝術家一種人生大志向、大境界,追求天地宇宙的無限,正向莊子所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我是萬物、萬物是我的藝術天地,創作者眼中的山水儼然是一種人格的寫照、靈魂的寫照,已經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客觀山水,至于色彩早已脫離于有形的色彩達到無形的精神世界。
二、色彩中的人物表現
畫面的色彩,因為畫科的不同,色彩表現也不同,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南齊謝赫提出:“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對于畫家來說,任何的物象,在刻畫出它的形態外,色彩隨類,中國畫的色彩在畫面中正向南朝宋宗炳提出的:“以形寫形、以色貌色。”遵照外在形象,描寫自然形貌。對藝術家來說它已不是外在的形而內化為心中的象。至于色彩而是“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自然之道。取于自然高于自然。法無定法,色無色常,沒有統一的規律,藝術作品按照藝術家主觀的愿望和文化的習俗去布色和設色。例如:于水和楊春華筆下人物的色彩,宛然游走在仙界與塵俗之間。像陸虹所說:“秀潤有彩、彌見清妙,在和諧中見對比、在豐富中見單純”精致的環境之景,使畫中人物氣定神閑的游走在山林之間,體會到“心通造化、德協神人之感”的面貌與氣質。這樣的畫面中的色彩已經不是自然之色,而是藝術家的主觀之彩。
一直以來中國強調文人畫創作,在古代有文化、有地位的中國畫家。他們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時把繪畫當作一種精神的寄托和對自然的眷戀。象孔子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把自然的山水喻為審美理想和人格的追求。例如:同樣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因為藝術家的喜好不同表現的環境和色彩也有區別,在畫面中色彩代表一種文化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例如:范揚畫過的山水小品《紅衣羅漢》、江云祥的《禪意人物畫》、馬俊的《禪宗人物畫》,畫面色彩有很大的區別,前者表現繁華鬧市中的富貴僧侶,后二者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中的僧人,他們繪畫選取的角度不同、表達的社會階層不同,導致畫中人理想境界的不同,造就了藝術作品中人物服飾色彩的區別,通過人物色彩造型和環境色彩的營造反映人物的社會影響力和精神訴求。同樣題材的作品因為藝術家的喜好而各有側重,色彩的表現力既有客觀表達又含有主觀意象。
正如陸虹在評說江云祥的《禪意人物畫》講到“設色簡練達意,一片禪境中追求高古之趣,人物衣服彩色生鮮,總是一派山高人遠。”
三、花鳥畫的設色表現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現實中的花鳥,一般色彩艷麗、形貌豐滿。中國畫家的筆下,花鳥畫同樣體現創作者的人格寫照,最明顯的例子是梅蘭竹菊。花鳥畫到明朝時期達到發展的高峰,而現今也涌現許多杰出的花鳥大家,吳冠南和趙云鵬應該是當今花鳥畫創作中的佼佼者,前者的藝術作品表現大寫意花鳥,后者是小寫意花鳥。二者通過花鳥的世界,表達對人生的熱愛,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中國畫的神韻。在設色中更加寫實一些,吳冠南的花鳥作品畫面裝飾性強,筆墨練達和夸張。不似山水之境更似山水境界。正如陸虹評說:“他將色彩的激躍、絢爛、古雅、紛繁多層次的感覺傳遞給觀者。”吳冠南花鳥畫中線與墨的相連,使得筆法老辣中透出朝氣,繁華中體現平淡。色于線的變奏中感受到“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豪芒。“聆聽到他在花鳥畫世界中創作的交響曲,色彩中蘊含著激蕩、筆風中透出韻律,在形色之外透出穩健有力的筆鋒。趙云鵬的花鳥世界中雖有嬌美之色,決無庸俗之氣,想必畫家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藝術精神,體現藝術家出一定的境界和修為。胡石的水墨花鳥那自然的禪意造型與色彩也如中國的園林景象“雖由人作,宛若天開”能夠感受畫家筆下的花鳥世界是活潑的、俊俏的、自強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好的花鳥藝術作品帶給人全新的面貌,體現豐富多彩的世界觀。在方寸之間,“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巧于形式,精在表現,藝術家創造了一幅完美的花鳥世界。這是我們從框內之景的作品,想象到框外之景的自然之道。藝術作品,它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創作,當欣賞者參與的時候,融入在創作中,此時畫內世界和畫外世界相連,想象世界和客觀世界共同締造藝術作品的家園,共同營造藝術作品完整意象世界的再造想象。
此次《設色》竹軒雅集年度學術作品展,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給欣賞者全新的感受,想必他們一定帶給觀者美好的藝術世界,希望陸虹不斷堅守和發揚中國畫的文人精神,繼續堅持高水準的學術展覽,表現出當代策展人的責任與使命。今天北京杏壇美術館已成為向大眾普及藝術教育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的中堅力量。希望今后,北京杏壇美術館繼續為優秀的策展人舉辦更多堅持學術理想的國內外優秀的藝術作品展。
201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