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Imagination:Wang Qingzhou Solo Exhibition
策展人:姜永平 楊軍
學術主持:郝青松
主辦:倍瑄文化機構 先聲畫廊
開幕時間 :2015年11月7日15:00整
展覽時間:2015年11月7日-11月27日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先聲畫廊|798 Art Zone, No. 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http://www.thefirstsound.com| +86 10 59789888
王清州個展海報
學術主持郝青松:“王清州的彩墨花卉任性而自然,大膽潑辣,隨心而發,任情恣性,一派現代氣息。面對現當代藝術主要集中在人與社會領域的自由主題,中國傳統藝術近代以來遭遇了突然的斷層,難以順利與現代對接和轉型。關于自由,在中國古代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存在范式,即與自然相關的自由途徑。而這種途徑的回望和轉化,將為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型貢獻最大的可能性,如王清州彩墨畫從自然中穿行而來的自由精神。 王清州彩墨中色彩的運用,在當代中國畫創作里別具一格。他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筆墨嫻熟而靈動,章法宏大且奇峻。他更能以色為墨,盡情揮動,不僅每種顏色內生差異,而且多樣色彩碰撞調和之后更是生機勃勃,變化無盡。以此完全突破了傳統水墨中淺絳色彩的色附屬于墨的觀念,也突破了工筆色彩中“隨類賦彩”的色附屬于形的觀念。在這里,色不僅成為墨的主體,也成為形的主體,更成為人的主體。每一個筆觸,每一種顏色,都有如一個能動的身體,在未知的空白宣紙上,撲面而來,光色絢爛。色出于形,出于墨,出于筆,出于心,最終成為自身,構成色彩的主體邏輯,推進了中國畫的現代性。關于寫意的色彩,古時有沒骨畫法,現代以來有過中央美院彩墨畫系為代表的色彩實踐。沒骨清潤無痕,筆鋒骨氣皆虛,屬于文人畫自然悠游之作,尚無大寫意之情懷和氣魄。徐悲鴻“寫實改造中國畫”影響之下的彩墨實踐,則太過依附形體,徒然于西式寫實造型之法,無有情感,無有個性。王清州的彩墨繪畫顯然在藝術的現代性上拉開了與歷史的距離,分別出來。王清州其實已經突破了傳統中國畫的范式,以往的寫意、花鳥以至中國畫的概念都不再能完全闡釋他的作品。而用抽象與表現,似乎又不能維系他的藝術文脈。他出于自然而達至自由,突破了傳統文人畫的自然觀念,以人性自由為勝。但是,關于自然的脈絡并未遠去,反而在久遠的歷史深處以另一種存在關懷當代。最大的自由并非周密計劃的完美達成,而在于異象的不期而至。王清州的彩墨繪畫由此完成了“自然-自由-自然”雙重超越,首先進入現代性自由精神的自覺,實踐了傳統筆墨的現代轉型,其次超越于虛無主義的意義漂浮,在回望自然中為自由找到了超驗的根基,與異象不期而遇”。
策展人姜永平:“和王清州老師合作過三次展覽,兩次水墨展覽和一次水墨、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綜合的展覽。從幾次展覽的作品中,發現了始終貫穿王清州創作的一條主要線索:取象說。這個理論是中國書學的重要命題,用線條將豐富的感情體驗作以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在凝聚短暫的一揮中,化客觀存在為主觀情感,化具象為抽象。研習書法多年的王清州將這個理論融入到繪畫創作之中,并提煉概括為具有其個人風格化的藝術形式。王清州的作品構圖極具新意,與傳統水墨畫相比別具一格。在王清州的作品中,他描繪的不再是游人眼中的青山碧水、綠葉紅花,而是用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將渾莽的大自然抽象化、節奏化、純凈化。值得注意的是,皴法的筆觸以及水墨的暈染在畫面中都已然消失,而改以線條和色塊來經營山水抑或花鳥的造型。借著幾何抽象的線條和色塊所蘊涵的解放力,王清州一樣達到了傳統山水所追求的堅實結構,以及形式和空間上的明晰感,顯露出他個人內心對自然的熱愛及向往。換句話說,王清州在不犧牲表現力的原則下,依然從形式簡約的階段跨進到了形式構成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上看,這跟他多次游歷西方,參觀西方現代的美術館博物館的學習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學習西方現代的藝術風格,結合東方傳統藝術的體悟,王清州的這一批創作當得起突破這一評價。王清州的繪畫用一種抽象化、凈化的幻化之景來表現真實的世界。這得益于他對真實山水世界的感知和具有直覺冥想力的眼睛。記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島子教授這樣評價王清州:“王清州的色彩寫意從傳統文人花鳥畫脫胎而來,既蘊涵文人畫的要素,又在自然的觀察與表征中注入現代藝術語言的表現性乃至抽象性,而現代藝術語言本身有其豐富的思想性。從當代水墨的發展視角來考量,清州的色彩寫意創作不失為返本與開新的成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