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女图一级A片-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欧美日本欧美在线播放污|www.rxmjg.com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動態 >娛樂報道> 正文

暢春園恩佑寺與恩慕寺的前生今世(上)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7/4/28   作者:張超   地點:北京

恩佑寺與恩慕寺

在今北京大學校園西門西南側,靜靜佇立著兩座山門式的古建筑,這是清代恩慕寺和恩佑寺的殘跡,它們歷經兩三百年風雨滄桑,昭示著這一地區的歷史文脈,成為繁盛一時的暢春園昔日芳華的最后見證。

暢春園建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是清代北京西北郊第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康熙長期在此居園理政、勵精圖治,拉開了康乾盛世的大幕。繼暢春園后,圓明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也陸續建成,這就是遐邇聞名的“三山五園”,三山五園規模龐大、內涵豐富、技藝杰出,是中國幾千年古典園林建設集大成式的鴻篇巨制。恩佑寺、恩慕寺是三山五園園林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因其獨處一隅而影響其重要性。

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是雍正為其父康熙“圣祖仁皇帝薦福”而建造的,位于暢春園東北角,與清溪書屋緊相毗鄰,康熙晚年常在清溪書屋宴寢,并駕崩于此。恩佑寺原有三進院落,其山門坐西朝東,外臨大道,山門上額題“敬建恩佑寺”,門內橫跨三座石橋。正殿面闊五間,內供三世佛,中間為釋迦牟尼,左側為藥師佛,右則為無量壽佛。“二層山門額曰龍象莊嚴。正殿額曰心源統貫。皆世宗(雍正)御書。殿內龕額曰寶地曇霏。聯曰:萬有擁祥輪,凈因資福;三乘參慧鏡,香屆超塵。皆皇上(乾隆)御書。”(《日下舊聞考》)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之母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為了紀念母親,為圣母皇太后“廣資慈福”,便在恩佑寺的南側修建了恩慕寺。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于南苑,是康熙為母親燒香拜佛而建。恩慕寺廟貌嚴謹,坐西朝東,兩進院落,外臨通衢,山門內正殿五楹供奉藥師佛一尊,左右奉藥師佛一百零八尊,南配殿三楹供奉彌勒佛,北配殿三楹供奉觀音像,左右分立石幢,一刻全部藥師經,一刻乾隆《御制恩慕寺瞻禮》詩。詩云:“尊養暢春歷廿冬,欲求溫清更何從?天惟高矣地惟厚,慕述祖兮思述宗。”山門額題“敬建恩慕寺”,二層山門額曰“慈云廣蔭”,大殿額曰“福應天人”,殿內額曰“慧雨仁風”。兩邊楹聯為:“慈福遍人天,祥開佛日;圣思留法寶,妙現心燈。”皆為皇帝(乾隆)御書。(《日下舊聞考》)

咸豐十年(1860),圓明園大劫難時,英法聯軍火燒三山五園,恩佑寺、恩慕寺亦毀于英法聯軍罪惡之火。內務府大臣明善在該年九月二十九日的奏折中稱:“(圓明園)大宮門、大東門,以及大宮門外東西朝房、六部朝房……恩慕寺、恩佑寺、清溪書屋……等處均被焚燒。”

“父子情”與“母子情”

康熙晚年,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植私黨,勾心斗角,皇位繼承成糾葛之勢。皇四子胤禛(后來的雍正)在這場儲君爭奪戰中并不占優勢。暢春園成為清代第一座離宮型皇家園林后,胤禛“以扈蹕,拜賜一區”,這就是與暢春園近在咫尺的圓明園。胤禛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晉封雍親王,同年康熙為其賜園御題“圓明園”匾額。康熙把胤禛的御賜花園安排在緊鄰暢春園處,并親筆題寫園額,可見,此時的胤禛至少不會遭到厭棄。另據《康熙實錄》記載,從康熙四十六年(1707)開始,康熙曾12次臨幸圓明園游賞、進宴,最后一次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專程來圓明園牡丹臺欣賞牡丹,陪同侍奉的還有12歲的弘歷。這也是弘歷首次謁見祖父,康熙見到聰明伶俐的小皇孫,異常喜愛,當場傳旨將弘歷召入宮中培養。主宰中國命運長達130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的三朝天子,在這里首次匯聚一堂。雍正云:“欣承色笑,慶天倫之樂,申愛日之誠。花木林泉,咸增榮寵”。這場很可能是精心安排的會面意義非比尋常。康熙像發現寶藏一樣把這個小皇孫隨身帶著,無論是在園居的暢春園,還是在避暑的承德,抑或在習獵的南苑,直至病逝。康熙曾當面夸獎弘歷的母親能生這么個兒子是“有福之人”。胤禛繼位不久即通過秘密立儲方式確立弘歷為皇太子,雍正駕崩后,弘歷一脈相承,順利登基為乾隆皇帝。乾隆后來記曰:“皇考奉皇祖于圓明園之牡丹臺觀花侍宴,以予名奏聞,遂蒙眷顧,育之宮中……,今歲于圓明園顏堂曰紀恩,并為記,以述承恩所自始,付托所薦重”。或許,胤禛、弘歷相繼承襲帝位與祖孫三代在圓明園的這次相會不無關系。

事實上,胤禛也在處心積慮地為謀取皇位而費盡心機。其心腹幕僚為他謀劃了“誠孝皇父,和睦兄弟”的策略。胤禛按照這一策略,逐漸獲取了乃父的信任,康熙曾派他到天壇代行祭天,在古代這頗具象征意味。胤禛擅長書法,得康熙贊賞,經常命其書寫進呈,還以此賞賜近臣。胤禛恭奉康熙駕臨圓明園,也是為贏得康熙歡心的一種刻意之舉。當其時,不僅可以“申愛日之誠”,表明自己的“誠孝”,在美妙的園林環境中,無形增進父子間的感情,也可使晚年心境悲苦的康熙享受難得的作為一個普通老人的“天倫之樂”,一定程度上緩解康熙晚年的煩躁和焦慮。胤禛處處投康熙所好,時時注意與父皇的感情維系。他善于揣摩父皇心意,對康熙的喜好甚是了解。康熙關心農業,他便以康熙朝焦秉貞所繪《耕織圖冊》為藍本,依樣繪制一冊《耕織圖冊》,別出心裁地將畫面中農夫和農婦的形象換成自己與福晉的容貌,每頁畫上都有雍正的親筆題詩,并鈐“破塵居士”印章,表現自己向往田園生活的恬淡,以及對農業親力親為的意愿,贏得了康熙的器重。胤禛在感情上始終與康熙保持著比較親近的關系,康熙稱贊他“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情懇切,可謂誠孝”,感情的親近很可能在康熙選擇繼承人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圓明園是胤禛韜光養晦之所,在這里他巧妙地將自己隱蔽起來。當時園內主要是葡萄院、竹子院、桃花塢、菜圃等比較自然的景物,具有文人隱士園的風格。胤禛在其中似乎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他行動頗為低調,盡可能不插足兄弟間的斗爭,以堅韌的性格,四面周旋的態度回避了鋒芒。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生活恬淡的富貴閑人,自詡“破塵居士”,營造不問榮辱功名的表象。他作詩表達自己向往的逍遙生活:懶問沉浮事,閑娛花柳朝。吳兒調鳳曲,越女按鸞簫。道許山僧訪,基將野叟招。漆園非所慕,適志即逍遙。(《雍邸集·園居》)為表達與世無爭、“安靜守分”,他還編輯虔心佛法、崇尚超脫的《悅心集》,抄錄歷代文人僧道恬淡閑適、超然物外的詩篇以明志,例如書中收錄《不知足詩》諷刺世人積極營求的結果,只是南柯一夢:終日奔波只為饑,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回。實際上,這些只是胤禛散布的煙霧,旨在松懈競爭者的戒心和防備,他一刻也未放松過奪取儲位的努力,只是在不露聲色地窺測風向,暗自培植勢力,凝聚實力,等待時機。最終,胤禛的戒急用忍、恬淡不爭的外表,以及刻意表現出的既誠孝皇父,也友愛兄弟的態度,使他躲避了皇儲爭奪中的矛盾,得以安然無恙的坐收漁人之利。《康熙遺詔》云:“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按照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后一般均不由其生母撫育,這主要是為了杜絕后妃預事及外戚禍國。伴隨這一皇子養育制度而來的是,由于缺乏接觸和溝通,極易導致親生母子間互生隔閡,感情疏遠。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康熙第三任皇后)撫養,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因此他與養母感情較深,與生母德妃烏雅氏卻不是很親近。事實上,胤禛除了和十三弟允祥關系深厚外,他最信賴和感恩的親人就是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了。胤禛在諸王奪嫡中后來居上、脫穎而出,如愿登上帝位,于情,自然對父皇康熙感念于心。在《雍正朱批》中,胤禛曾寫道:“朕當年時,蒙圣祖垂訓。‘你肯急,凡事以忍好’,因此朕刻‘恩諭、戒急、用忍’六字于板,懸諸座之對面,時刻警惕,獲益不小。”康熙的教誨使胤禛感同身受,情見乎詞,可以想象,胤禛對康熙的懷念,感情是真摯的。于理,由于康熙為康雍乾盛世開拓、奠基的卓越功勛,以及其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再加上胤禛即位后所面臨紛擾復雜的政治局面,都需要他不厭其煩地標榜與強調,自己是康熙合理、合法、合格的繼承人。因此,在康熙日常居住理政的暢春園清溪書屋附件建立專屬寺廟,為康熙“薦福”就是合情合理之舉了。

“百行孝為先”,乾隆標榜“以孝治天下”,剛即位即尊其母鈕祜祿氏為崇慶皇太后,此后凡遇大慶典,必加上徽號。乾隆二年二月,開始對暢春園殿堂進行修繕和改建,將太后寢宮改建為“春暉堂”和“壽萱春永”等,使暢春園成為皇太后的專用御苑。每有巡幸,乾隆也多奉太后同行,太后一生隨乾隆南巡三次、冬巡三次、幸五臺山三次。此外,謁東陵、西陵和秋狝木蘭更是每年必至。特別是太后六十、七十、八十圣壽,乾隆進九九壽禮,凡親制詩文書畫、如意佛像、金玉古玩,以至西洋奇珍,無不具備。不僅壽禮豐盛,慶典隆重,乾隆自己還身著彩衣,手捧酒觴,跳舞慶賀。出獵時獵獲野味,乾隆也送給太后品嘗。園居期間,乾隆奉太后在暢春園和圓明園長春仙館居住,還經常奉迎太后在周邊園林游賞。太后居暢春園期間,乾隆總要不時前來請安、游賞,并乘便在暢春園用膳和理政。根據張恩蔭先生的統計,乾隆十七年(1752),皇太后除新正在圓明園度節17天、七月至九月去熱河避暑62天外,全年共在暢春園住了213天,這一年乾隆在圓明園住了143天(宿),期間他專程至暢春園向太后問安即達50次,平均為3天一次。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在居住圓明園157天期間,共來暢春園35次,其中向太后問安為33次,并在園內進早膳和辦事、引見官員21次。乾隆曾說:“每歲冬朕自圓明園進宮,圣母以風景清勝尚留園居,至節近萬壽進京,朕間數日赴暢春園問安,率駐御園(圓明園)信宿,以便再修定省,凡來往三四次遂恭奉慈駕還宮。”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乾隆奉太后到圓明園。太后駐蹕圓明園期間,幾乎都住在長春仙館,因為這里距皇帝處理政務的正大光明殿和皇帝的寢宮九州清宴都很近,便于皇帝給太后問安侍膳。正月初九日,乾隆陪著太后在九州清宴一邊進膳,一邊觀看節日的燈火,妃嬪和皇子、皇孫們也都陪侍在旁,五世同堂,其樂融融。乾隆見太后“慈顏康豫,不減常年”,非常高興。他還暢想太后90歲大壽時,自己也是71歲的老人了。那時一定要為太后更隆重地慶祝一番。正月十四日,太后身體不豫,乾隆趕到長春仙館看望,并于當天晚上陪太后在同樂園進晚膳。經過治療后,太后病情大有好轉。幾天后,病情出現反復,較前嚴重。太后不想把病情轉重的事讓皇帝知道,怕引起兒子煩心,影響理政,所以在皇帝問安時,故意談笑如常。正月二十二日,太后病情已十分嚴重,這一天乾隆看望了母親兩次,深夜,太后進入彌留狀態,乾隆守候在旁。次日凌晨病逝,終年86歲。太后晏駕,舉國致哀,謚號定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簡稱孝圣憲皇后)。孝圣皇太后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壽數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極為罕見。她去世后,停靈于九經三事殿。乾隆當即剪發,穿白綢孝服,痛摧肺腑,以無逸齋為倚廬,不思茶飯,十分悲痛。乾隆《仲夏清暉閣》詩云:“高閣清暉臥室西,思量燈夕益心悽。園居已切懷慚矣,景問那能志暢兮。”詩注曰:“清暉閣在九州清晏之西。此處為每年燈夕奉圣母家宴之處。……昔值皇考大事常居養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園。前歲經圣母大事以安奉暢春園九經三事殿,本欲以無逸齋為倚廬,而王大臣敦請以居御園之九州清晏,與養心殿無異,因從之。百日內居于是,遂不拘初元之制,而心中究抱歉也。”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