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一門藝術,今天有幸見到王昉的作品,深深折服,縱觀王昉作品,兼有行書的隨意灑脫,又有草書的狂放不羈,美感與藝術的巧妙融合,形態(tài)與神韻的完美結合,極具藝術性。

一、空間結構
王昉在前人書體結構上力求多變,形成自己的風格,起筆有力,行筆用力均衡,收筆自然。他的字極具章法,每一筆都彰顯功力,具有審美價值,一提一頓、一輕一重、一強一弱、徐緩有度、疏密相間、分布自然、錯綜變化、收放自如,賦予每一個字以生命力,表現(xiàn)力。個個字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變化莫測,或飽滿圓實或渾圓淳和,充分表現(xiàn)字體結構的框架美。
作品中整行的行氣前后相連,上下承接,呼應連貫,動態(tài)十足。字字看似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變化有度,虛實相間,自然連貫,一氣呵成。

整體布局法度嚴謹,集點成字,形態(tài)不一,獨立出來各有特色,聯(lián)合起來,合理完美,字字珠璣,筆筆到位。連字成行,有些字相連,有些不連,但他們之間的收筆與起筆也存在關聯(lián),疏密得宜,黑白相間,變化多姿,行云流水,翩若驚鴻。集行成章,每一行都整齊勻稱,間隔清晰,驚鴻一瞥,像凌波仙子般的飄逸,又像簪花仕女般的溫婉恬靜。
二、文學的內涵美
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書法的章法上,還體現(xiàn)在字意上,文章的含意上。《結廬》一篇,作者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仿佛能看到作者的情感變化隨著那一筆一劃的變化而起伏,一種恬靜脫俗的意境流露于筆端充溢于紙上,自然飄逸,高古曠達,意境朦朧,思想深邃,大有陶淵明的神韻氣度,一股禪意氣息脫穎而出,清幽靜謐的境界迎面而來。通篇文字不僅折射出了字體的美,還反映了文章的美,把二者的美巧妙的融合在書法作品中。

三、音律節(jié)奏感
好的書法作品可以讓人聽到世界上的美妙樂章,仿佛是最雄壯的交響樂在耳邊響起,仿佛是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在彈奏,可以是高亢的樂章,也可以是低聲淺吟。王昉作品中的文字不是刻板的符號,是在展現(xiàn)作者的情感,可以從他的文字中感受他的每一個動作,他的每一次潑墨揮毫。作品中每一個字的長短、粗細、輕重等不同的形態(tài)都有規(guī)律在交替在變幻,一點一畫的線條產生了節(jié)奏,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字與字的結構,行與行的結構,整體的文字結構都有音樂的韻律,仿佛拉奏出不同的樂章,時而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氣息,時而感受到一種空曠寧靜的氛圍。
四、神采美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說的就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M鯐P善于利用點畫線條及結構來謀篇布局,作品中透露出一中自然的精神,閑淡的格調、高遠的氣質和素雅的情趣,盡顯晉人之風。

一幅好的作品,讓人感覺舒服,愜意,王昉用他淡淡的筆墨隨意行走,而又極具章法,字里行間都給人一種美感,同時也能感受到他高尚的情操和溫和典雅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