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擅長楷書,從作品來看是一個地地道道唐楷出身的書法家。她的歐體書風準確、明快、干練,可以看出書法家背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唐書尚法,對其中的這個“法”字的理解時常會有偏差。有的書家將其機械化地理解為嚴格規矩、強化嚴整的結字方式與書寫方式,這一點有失偏頗。唐書的法是一種歷史環境下所展現出的時代性,這種時代性的結果的確是楷書的嚴整與精到,講求用筆的合乎規矩,一絲不茍,但這并不是“法”的全部。“法”其實是一種具體了歷史語境,同其創作規矩關系并不大。因為唐代之后的任何時期,書法的“法”均是學習者所必須要掌握的,只不過唐代特別是初唐是書法之“法”的肇始階段,其意義在于統一風格與書寫技巧,強調以規矩來統領書法創作。王娟的楷字從藝術效果來看,總體緊密、重心內收、斜中取正,這些均是歐體法度的重要表現,那么于此不妨以歐陽詢為例對此加以探討。
歐陽詢生活的初唐時期,是書法藝術穩步發展的重要時代。就其個人而言,其風格承襲魏晉,故而在創作中更加側重于總結前人利弊,趨利避害,在這種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書法創作的若干思考,這種思考的展露與解釋便是集中出現的對以往不足的統一調整,這便是“法”的更重要的內涵。表現在作品中便是強調用筆、強調師承與八體盡能。例如歐陽詢在《三十六法》中“偏側”一則亦言“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他勢結體”說明了他的字的結體關系。《舊唐書》亦云歐陽詢書法“筆力勁險,為一時之絕”。
歐體具有典型的端正嚴謹、清氣絕俗的特點,筆畫瘦長、方正,字體雄渾沉著。王娟的書法繼承了這些特點,書寫過程中強調中鋒用筆,點畫則以方筆為主。利用露鋒、切筆、折筆等方法,將歐體“方”、“整”的特點落實于橫畫和豎畫之中 ,又于筆畫轉折時使用側鋒、頓筆等技巧,在突出嚴整結構的同時,凸顯了一種古拙的藝術特質,反映了其不俗的書法品位。
另一方面,書寫的樂趣并不僅僅在于嚴苛地遵守創作的規則與方法,從本性表現來看,更在于快捷、率意的自我表現與自身探索。孫過庭在其《書譜》中指出:“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通過比對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創作轉換關系更深一步地將形制與性情的關系表達了出來。從書體發展與變遷來看,自古篆有草篆,隸有草隸,至楷書出現之際仍以行書、今草并行。其中有實用書寫速率的需要,同樣也有本性的流露。書法自然是實用藝術的內核,但其外在表現并不能簡單以其實用地位加以概括與評定。
王娟的楷書自然展示了其心田之中的另一番境界,在嚴整楷法之余始終能夠看出其創作之外節奏上的律動感在延續唐楷法度的同時,在其作品中仍能看到尚意書風的人文關照。正如孫過庭所言,楷書的情性在乎用筆之輪轉,或在其輪轉之間體現個性、人品、書風等內在氣質、體現出對生命深層次的體驗和感悟。這種關照和體悟正是通過王娟作品中用筆之提按、頓挫、剛柔、粗細等形制的變化加以展示的。這種境界恰是楷書所表現的最為古雅、最為貼近自然節律的深層境界,其中的天然的氣息正是當前書法界所罕見與珍貴的。
書法家簡介
王娟筆名墨緣,女,漢族,1971年生,山西人,2014年7月被錄入《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高級人才庫》, 2014年11月被授予“2014北京APEC峰會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名家”榮譽稱號,先后入編《盛世翰墨名家經典》(國禮卷)、《中國書畫收藏指南》、《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一代翹楚》、《走進大家》、《文化月刊》等書。
王娟,擅長楷書,學習歐陽詢、顏真卿、黃自元、田英章等大家之書法,經過多年的艱苦磨煉,汲取圣賢名師之精髓,大膽創新,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近年來,書寫中堂、條幅、長卷書法作品,書寫的楷書《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作品國內外均有恭送或收藏。
(王娟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