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東京時間10月8日,“第二屆中日現代版畫交流展 2017 TOKYO”(中心展)在日本東京上野公園內的東京都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是2017年度“中國·日本版畫交流展”的一項主要活動。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與日本版畫協會主辦,并得到了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展出了50位中國當代具有影響力的版畫家的作品,同時,本次展覽與日本版畫協會主辦的第 85 屆紀念版畫展同期舉辦,因此大家能夠同時觀賞到中日兩國具有代表性的版畫作品,展覽的交流意義非凡。

中國國家畫院版畫家代表團
此次活動得到中日雙方的高度重視,開幕式現場,由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執行院長廣軍、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姜陸、代大權,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版畫院院長助理楊越,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陳琦,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研究員張遠帆、王僖山、羅貴榮、李東霞、陳龍,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趙北辰組成的中國國家畫院代表團和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永菁,上海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盧治平,日本版畫協會理事長磯見輝夫,協會總務清水美三子,第二屆中日版畫交流展日方執行委員長八木渚,前協會理事長中林忠良,日本《版畫藝術》雜志總編松山龍雄,東京町田國際版畫美術館館長村田哲朗,日本版畫家小林敬生、小作青史、有地好登、河內成幸、柳澤紀子、星野美智子、巖切裕子、佐竹邦子、石橋佑一郎、牧野浩紀、園山晴巳、岡田育美、結城泰介、瀧本友里子、中村花繪等百余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開幕式現場
第二屆中日版畫交流展日方執行委員長八木渚匯報了交流項目的緣起和進展歷程,以及這次的實施情況,對中國藝術家表示歡迎,特別感謝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的全力支持。

第二屆中日版畫交流展日方執行委員長八木渚致辭

張遠帆向大家介紹此次來到日本的中國版畫家

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執行院長廣軍致辭
廣軍先談到他在畫展前言中所提到的確立版畫創作與服務的世界性觀念版畫的現代意識,中國版畫家經久不忘和一直努力堅守著“版畫為大眾”信念,幾年前受小林敬生先生的啟發,今日的版畫家應該想到和做到為全世界的人們創作,“為人類服務”。因此,中日兩國版畫家之間的藝術交流很有必要,可以伸展到不同的層面和深度。他還談到工匠精神在藝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說:“中國和日本都曾經有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版畫‘大匠’,日本版畫家在現代的藝術作為,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的。今次,我們又相聚到日本,我相信,通過展示作品和畫家之間的交流,彼此都會有收獲,這是我們的長遠的版畫交流計劃的目的。


日本版畫協會理事長磯見輝夫向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以及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贈送他的版畫作品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永菁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舉辦此次展覽感到非常高興,她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也是最早使用木版畫的國家,對世界版畫歷史的發展做出過有益的貢獻。中日兩國版畫的交流有著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中日版畫家通過展覽和交流,增進了對兩國現代版畫發展和狀態的了解及藝術教育領域的信息。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作為中國政府設立在日本的文化機構,將積極致力于與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也很高興為兩國藝術家交流和作品展示提供平臺,共同促進中日藝術領域的合作。”

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永菁在開幕式上致辭
據此次活動的推動者和執行人張遠帆介紹,此次“中國·日本版畫交流展”是由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與日本版畫協會合作打造的交流項目,采用逐年互換主場的對等方式推進。按照協議,去年在深圳舉辦了第一屆交流展,并在杭州和上海分別舉行了外圍性質的主題交流展、演示講座等專業交流活動。今年,雙方將以日方為主場,開展相應的、包括中心展和外圍的展示、講座等在內的交流活動。就展覽的設計思路,他介紹道:“參展的50位中國版畫家是目前活躍在創作前沿的,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他們在國內已經很有知名度,并且在國外也開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的作品比較能夠代表中國現代版畫的創作。”


展覽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只就版畫而言,中國和日本來往關系之密切,由來已久。現代版畫家們的交流更加注重溝通和對話。在開幕式當日的上午,中日雙方的版畫家們在展廳中,就各自的創作情況做現場的解說并展開討論,聽取各方的意見和評價。這種交互式的交流探討形式,對于中國藝術家來說,是非常具有新鮮感的。現場也吸引了很多日本觀眾和版畫家聆聽中國版畫家的講解,從他們認真的表情和融洽的現場氛圍,我們可以體味到版畫這一有著悠久歷史的藝術傳統與當今藝術家們的思想交織,而中國藝術在與他國進行文化交流時更傳遞出的海納百川的胸懷和視野。無疑,這與中國藝術所具有的世界性、中國風格所具有的文化魅力緊密相連。



中國版畫家分享創作理念
日本版畫協會理事長磯見輝夫是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2014年他在中國參加上海國際版畫展時,對中國的版畫作品和新的版畫創作感到很驚訝。中國的版畫發展速度出乎他們的意料,而如今中國國勢強盛,在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到這種活力和積極的因素,這對日本版畫家來說是一個刺激,這讓他主動提出并推動這個活動。他說:“眾所周知,中日兩國的版畫歷史一直以來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日本版畫的起源正是從在中國誕生的造紙術以及用其進行版畫制作的技術東渡到日本后才開始的。之后,在兩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進行演變并持續至今,形成了我們所從事的現代版畫。這次他看到中國的作品非常豐富多彩,各種表現手法和版畫技法非常成熟,這種多元性讓他感到非常吃驚。中國和日本應該是世界上擁有版畫家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兩個國家應該想辦法多交流,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交流現場

日本版畫家在交流中提問與發言
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對中國近代版畫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副主任、版畫院院長助理楊越談起魯迅在上世紀30年代所倡導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并由此談及此次展覽所具有的深遠意義:“魯迅當年最早在上海引導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其中所辦的學習班及展覽交流,所邀請的多是日本的版畫家、教育家。比如在上海的內山書店所舉辦的中國第一屆版畫學習班,請的便是來自日本的老師。可見,日本的版畫對中國近代版畫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近幾年隨著中國版畫的迅速發展,中日版畫的交流更加密切,這種交流給彼此都帶來了新的契機,而且這種對話越來越平等,對雙方都是一種相互促進。


交流現場
到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中國版畫家還由日本版畫家的作品中感知版畫的“現代性”,從日本書刊里了解世界版畫動態以及新材料、新技法。三十多年走過,中國、日本版畫家之間的交往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場合愉快地進行著。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代大權說道:“中國和日本不光是一衣帶水,他還有一種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互相滲透。這種影響對兩個國家的文化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日本版畫雖然是從中國來,但明治維新后又借鑒了很多歐洲的表現語言。而中國的版畫同期也都在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表現語言,并由此帶來一種對精神主旨更深刻的理解和關注。兩國之間就是在這種不斷比較中來發展自己,提升自己,這是兩國版畫之間交流最終追求的目的。”這次兩國藝術家同時展示,也給這種對話帶來新的感受。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姜陸認為,兩國藝術家的作品擺在一起,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中國當代版畫和日本當代版畫異同。“中國版畫這些年變化非常大,個性化很強烈,我們的版畫家非常注重表現對生活的直接感受,所以寫實作品相對較多。日本的版畫也很注重技法,但是對生活的感受和我們有明顯的不同,他們更注重個人內心的精神性。從藝術的形式的表達來說,版畫是一種非常國際化的藝術語言,我們在一起交流時能產生更多共鳴。”

交流現場
對于很多日本藝術家來說,中國對傳統水印木刻的繼承、創新及表現出的巨大活力讓他們很受感動,日本版畫家柳澤紀子就是其中一位。她很驚嘆于中國有這么多年輕的版畫家在使用這門古老的手藝,并使其表現出強烈的現代感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陳琦就一直致力于水印木刻的再推廣。他說:“我從事版畫創作有30年了,最早學版畫其實是深受德國表現主義木刻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晚期,我開始意識到,中國的藝術家必須有自己的藝術形式,要做自己的藝術。我開始向中國傳統的水印版畫學習,這種木刻體現的是中國人的一種思想、審美和世界觀的表達。我想每個民族都應該有它自己的方式來做自己的藝術,對我來講,現在所面臨的是如何能讓中國的水印木刻,更多地為大家所知。通過國際的交流推廣和宣傳,也可以讓中國的水印木刻走向世界。”

日本版畫家柳澤紀子在參觀展覽
在交流環節中,日本藝術家非常好奇,從80年代至今,中國版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變化的?張遠帆從三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一是改革開放以后,各行各業都開始追求自己行業的規律,大家通過自身的規律發展自己的事業,中國有了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二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能看到海外包括日本的藝術作品,我們得到了很多信息開始糾正我們之前,對藝術的那種比較單一的認識;三是因為中國政府從之前的限制到支持發展,再到現在的大力支持,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背景,給很多藝術家非常多的幫助,這次展覽就得到了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大力支持,使得展覽可以順利進行。”

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代表趙北辰發言
此次隨團執行項目監督任務的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代表趙北辰說:“國內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和優秀的藝術團體,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一直在關注這些優秀的藝術團體并提供資助,非常高興能夠來到日本進行藝術文化的交流,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夠讓大家欣賞到來自中國的優秀的版畫作品。”


展覽現場
第二屆中日版畫交流展日方執行委員長八木渚告訴記者,此次展覽預計的觀眾總人數可以達到近萬人,這種交流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美術交流,更多的是人與人的交流和文化上的交流。日本的藝術家和觀眾也通過展覽,從藝術的層面來了解當下發展中的中國。上海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盧治平認為,版畫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應該把它放到一個大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之間去看,能得到很多心理上和文化內涵上的啟示。中國有很多畫家的眼界都是很開闊的,他們不只從版畫的層面吸收營養,還從其他藝術門類中間吸收,從社會更廣闊的視角去觀察、體驗和思考。應該看到版畫是中國整個大文化上的一環,是整個思想文化的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應該是開放的,并有一種包容的態度。對于之后發展,磯見輝夫說道:“快速的熱戀對于雙方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情,不如放長眼光,慢慢積累培養交流的基礎比較好。以后我們的交流不一定只限于作品和作家之間的交流,比如在各自國民的實際生活當中,哪些版畫能夠在生活中得到實用,這樣一種更深入的調查成果和現狀等,來豐富我們的交流范圍。”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22日,之后幾天還將在濱松和京都舉行展覽、講座等系列交流活動。
展覽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