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領導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振興強盛,都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榮發展為支撐。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地區的發展,更離不開文化的積極引領;當地產業要實現振興強盛,也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榮發展為支撐。
金秋八月,是收獲的季節,2022年8月10日至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三員”下派活動自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三員”下派活動啟動儀式在三門縣文化館小劇場舉辦后即如火如荼開展起來。這些“文體特派員”陸續到三門縣海潤街道晏站村、健跳鎮繁榮村、亭旁鎮楊家村、健跳鎮毛張村、浦壩港鎮金家峙村等60個村開展各種文藝、體育等項目幫扶指導活動,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該項活動是2008年三門縣文化特派員制度的完善與提升。下派的文體特派員主要從縣文化特派員、縣文化館文化超市學員、縣體育委員等文體人才中選任。根據“因村派人、因人定村,試點先行、持續推廣”原則,三門縣首批“文體特派員”60名,任期1年,每人至少前往結對的縣文化示范村、文化重點村服務與指導12次。


任期內,“文體特派員”在派駐村開展音樂、書法、美術、戲曲等文藝幫扶活動、開展體育項目推廣和活動組織、帶領鄉村文體團隊業務技能提升、組建“三團三社”品牌團隊,打造鄉村民俗特色表演團隊、組織鄉村文體團隊排練作品,參與縣全民藝術普及成果展演。


三門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將通過實地考核了解下派員活動開展情況、群眾反饋評價等,根據年度考核情況分檔以獎代補,不斷激發文體特派員參與基層文化和體育建設的積極性。


通過“三員”活動,將文化特派員制度、文化超市、社會體育指導三方面工作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從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務下達鄉村的最后一公里,此項活動也是推進三門縣文化共富不可或缺的必要一環。
文化建設是在精神領域搞建設,與蓋大樓、修公路不一樣,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建成的。與政治制度、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文化的改革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此三門縣支持“文化超市”迭代升級開通“文化銀行”助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拿出了良好措施。三門縣“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創建于2008年,運行至今已經成為三門縣文化戰線面向公眾普及文化知識,傳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和載體。為進一步推進全民藝術普及,探索文旅融合有效路徑,今年以來,三門縣文化館將“文化超市”升級為“文化銀行”,探索從文化銀行“存”與“取”的角度,雙向活躍群眾文化活動參與度,通過文旅融合模式持續擦亮“鮮甜三門”金名片。
一、提升創作力,打磨文藝精品,多方位增加“銀行活力”
充分汲取三門海洋文化、漁耕文化、石窗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養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創作一批展示三門民俗傳統與鄉村振興實效的文藝精品。今年以來,以三門石窗文化為主題,創作舞蹈作品《窗口》、以三門“潘家小鎮”鄉村旅游事業發展為背景,創作越劇小戲《橋》等。通過一系列具有生活溫度和現實意義的文藝精品的推出,吸引民眾開戶辦卡,多方位增加“文化銀行”活力。
二、豐富品牌庫,活躍群文參與,多途徑增加“存款額度”
立足三門實際,以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培育了三門縣浪花獎系列文藝活動、“文化超市”公益藝術培訓活動、“三員下派”等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文化超市學員可通過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或活動增加“存款”額度,形成新進學員努力爭取“文化超市”展演機會、優秀學員積極參與浪花獎系列大賽、資深學員轉型升級為“文體特派員”的濃厚氛圍。三門縣文化館每年根據文化銀行“存款額度”進行等級評比,學員將分級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福利。
三、盤活資源池,打通文旅邊界,多形式兌換“卡內余額”
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在設置“取款”方案時,注重因地制宜,文旅融合,提供豐富文旅產品供學員兌換,盤活當地現有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及服務。兌換內容包含文旅考察一日游活動、縣內各旅游景點門票、劇院文娛節目門票等眾多文娛產品,也包含三門泥人、石窗擺件等民間藝術文創產品,增強群眾文化體驗感的同時盤活縣域內各類文化旅游資源。接下來,三門縣文化館將持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通精品文藝創作、全民藝術普及與全域旅游實踐之間聯系,以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為建設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縣鑄魂塑形賦能。(通訊員 張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