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十時,由廣西靈山縣人民政府主辦廣西靈山縣文聯協辦的“2011廣西靈山春茶節書畫攝影文物展”在縣博物館開幕,展期為:3月22—24日。展覽以靈山春茶節為主題,分為:書法、繪畫、攝影、文物4個版塊,共230件作品,其中書法60幅,繪畫40幅,攝影60幅,文物精品70件。
文化必須從娃娃抓起
書法繪畫展是春茶節的重要亮點之一,展覽作品通過美術家協會,分年齡段進行篩選。展覽集中展現老中青三代對春茶節的熱情,完整呈現靈山人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精神,據悉此次展覽是書畫攝影與文物首次聯展,并將做為往后每年春茶節的固定重要項目之一??h文聯主席朱仕權接受采訪時道:“靈山是茶葉大縣,但對茶的文化建設沒有真正投入,舉辦這次書畫展為茶文化建設做貢獻,最終推介茶文化的發展。”書畫版塊分為青少年展區與成年展區,畫展之所以設有青少年展區,他強調:文化必須從娃娃抓起,要想提高茶文化,基礎不牢,修養不夠,茶文化的內涵也將難以提高。據他介紹書畫攝影展也將是今年6月份靈山荔枝節的重要版塊之一。
靈山鼓韻 駱越奇葩
銅鼓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枝瑰麗的奇葩,是壯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象征重器。銅鼓流傳的歷史較長,從春秋至今都有銅鼓的鑄造和使用。銅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歷史上主要用于祭祀,戰陣集合、貯藏食物、陪葬和娛樂等,根據銅鼓的形制、花紋,銅鼓可分為: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等,在靈山主要出土北流型和靈山型居多。目前由于場地的局限共展出了十面具有代表性的銅鼓。據悉館內還收藏有可供把玩的小銅鼓。
鎮館之寶——人首紋青銅劍
人首紋青銅劍,為戰國時期的兵器,1980年出土于靈山縣石塘縣,此劍通長39厘米。是目前已知此類銅劍中最長的一種。此劍青銅質地,由劍身、劍把兩部分組成,劍身上部飾有人面圖案,人面整體由平凹線構成,眉、鼻、口、均以陰線成型。這種劍格彎曲如弓形,劍身鑄有人面紋圖案的特殊短劍,被稱為“人面弓形格劍”,只見于戰國時代的嶺南地區。此劍為首、莖。身一次鑄成,兩面紋飾相同,劍身呈寬葉形。曾在法國、北京、上海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