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樹作品1
能有機會為萬樹先生的《為山河寫魂,為乾坤立傳》寫序,這是萬樹先生對我的信任,也是我最感榮幸、最感愜意的事。
萬樹先生是我孩提時代的美術恩師,如今己八十高齡的他,一生都守護在中國畫的神圣藝壇,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中國畫家,曾出版了兩本精美的國畫集,作品被全國各地和國外不少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是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重慶詩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萬樹先生又是一位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從年輕時代到古稀之年從未離開過美術教壇,曾任重慶磁器口小學美術教師、重慶大學詩書畫院顧問、重慶交通學院美術指導教師、重慶沙坪壩區老年大學教師。他待人誠懇,育人精心,培養了大批杰出的美術人材,有的已在美術界嶄露頭角,為社會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萬樹先生不僅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還認真地進行美術理論、美術評論的研究,其論點精辟,論據充分,著述豐厚,眼前的這一本《為山河寫魂,為乾坤立傳》就是他關于寫人寫自然的美術理論探索的結晶,其中不少論文曾在我主編過的《云南文藝評論》上發表,對我們刊物支持很大,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贊許,有的論文還選入了云南省文聯編印出版的藝術論文專集,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萬樹先生又是一位杰出的美術理論家,是典型的學者型國畫家。

萬樹作品2
美術理論、美術評論,是產生于美術的美術,是研究別人作品而產生的作品,相對美術創作來說,是一種獨立的美術形式,它是不用彩筆的美術作品,是美術創作意義和規律的闡釋、認知、概括、升華和提煉,它仍然是藝術家對生活,對美學,對線條和色彩的深刻體驗。好的美術理論文章和好的美術作品一樣的生動而形象,同樣地引起讀者的視覺沖動,同樣地激發讀者的藝術聯想,萬樹先生的理論著述就是這樣的作品。其中,《中國畫也需要交響樂》《石壺與石語》《藝海拾貝》《我以我血薦軒轅》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市場化、全球化風暴席卷各個領域。如今,在美術界,自我性、私人性、人體性、行為性、抽象性、金錢性等觀念應運而生,使理論也變得混亂駁雜,越來越陷入到一個尷尬的境地,不僅喪失了應對社會和時代前進的能力,而且也喪失了自身的獨立性和助動性,墮入了庸俗的名利和金錢的磁場。而萬樹先生作為一位對社會和藝術負責的理論家,在這利益邏輯和利益驅動的雜亂氣息中,則發出了自己最響亮的理論宣言:“一個中國書畫家,應該為山河寫魂、為乾坤立傳,創作出……光耀千秋之力作。”他的《時代在呼喚》《筆墨當隨時代》《以優秀的先進的藝術陶冶情操》《和諧是新世紀美學的主題》等論文則是對他理論宣言最好的詮釋。
國畫理論界和整個美術理論界一樣,也永遠是不平靜的,爭論的中心問題之一,是如何繼承傳統和如何對待西方美術的沖擊問題,對于這個敏感的命題,萬樹先生十分深刻地指出,國畫的民族性是第一重要的,只有民族性才是世界性的基礎,世界上沒有超越個別與特殊的一般存在。中國畫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藝術體系,應該研究其獨立的思維、獨立的媒材、獨立的審美、獨立的軌跡,這樣,才有整合外來優秀藝術的獨特方式和吸收能力。萬老在他的《中國畫需要交響樂》 《中國畫教學中的問與答》《中國畫中的辯證法》《歷史的回顧與展望》等文章,都闡述了現代國畫藝術必須植根于自己心靈、自己時代、植根于民族傳統、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中國畫應有自己獨立的演進邏輯,才能走向更加成熟的時代。

萬樹作品3
萬樹先生將固有的書法學、哲學、文學、美學、甚至醫學等學科理論和美術理論做了統攝的融合,以平等交流的態度對中國畫的創作方法進行了學術性的探索,對宏觀與微觀、創作與教育、畫內與畫外、風格與人格、寫意與寫形、潑墨與工筆、傳統與先鋒、作畫與改畫以及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等等辯證關系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論證,創制了高尚的學術空間和相互尊重的理論氛圍。他在《談潑墨》中明確具體地指出,潑墨是寫意寫神、以意寫形、求神求意,使我們體會到,潑墨不僅是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精神、一種觀念、一種功夫、一種過程,因此,是一種境界,是“從形神兼備到得意忘形”,進入“最佳自由之境”。“意境的深度是作者思想、氣質、生活閱歷及淵博的學識之體現”,“只有使技巧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兩者的結合,才可能產生不朽的傳世之作”。 萬樹先生的理論著述,大處著眼,小處作筆,既闡述了美術是全人類、全社會的事業,美術是藝術家的精氣神,是改造和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等等基礎理論,同時,又細致地分析了各種山石的皴法、樹水的畫法,交流了人物、走獸、飛禽、房舍、橋梁、及點線面的繪畫技法。具有先導性、預測性、形象性、情感性,他指出要做到“粗而不野、細而不板”,要熟練機智地運用淡墨、中墨、重墨、焦墨的技法,“在藝術上應走自己的路”,“促進現代中國畫之革新”。
萬樹先生的美術論文,是用文字符號繪制的美術精品,讀萬老的美術論文,猶如在藝術殿堂里遨游,享受著美的熏陶,我相信,萬樹先生的美術理論必將使每個讀者在廣博的彩石青山、水墨精華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審美方位,并開放出永不凋謝的藝術花朵。
今年是萬樹先生整整八十歲誕辰的志慶日,出版這本集子,也是最好的紀念,在此我表示最衷心地祝賀!祝萬老健康長壽!
本文作者劉鴻渝介紹
劉鴻渝先生曾任云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云南省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云南省文聯榮譽委員。曾撰寫了大量的文藝評論、詩歌及“旅歐游記”等等著作,立論新穎,詞藻鮮活,深受廣大藝術界同仁的喜愛!
著名國畫家萬樹先生簡介

萬樹先生近影
著名國畫家萬樹先生,系四川資陽市人,1928年生,現為國家一級藝術家,國家級畫家,中國藝聯副主席,北京國創書畫院院士,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美協會員,曾任重慶詩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重慶大學詩書畫院顧問、教師,重慶交通學院美協指導教師,沙區老年大學教師。
早年畢業于成都岷云藝專,自幼受家庭熏陶,熱愛書法和繪畫藝術,以山水和人物畫為主。他在探索研究書法、繪畫藝術上已六十余年。學貫中西,師古標新,已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在繪畫理論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了法求變”已成為他在繪畫上的格言,“法”是規律,“了法”是掌握規律;“變”是創新,“求變”是追求和掌握新的表現手法,“了法”是手段,“求變”是目的。他在書法中將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風格,筆法穩健、沉著、粗獷憨厚不失溫柔俏麗,纖細飄逸中包含陽剛之美。藝術是智慧的產物,除刻苦鉆研外,更重要的是“悟性”和“靈性”。這就是他數十年來孜孜不倦地藝術追求。
他除了教學外,還創作了大量的美術作品,發表在省內外各級刊物,還發表了不少論文。他著有《中國畫也需要交響樂》、《談潑墨》、《藝海拾貝》、《學與思》、《中國畫教學中的問與答》、《教老年大學難在何處》及《筆墨當隨時代》等數十篇論文,數十萬言。其繪畫作品早已成為省內外文史館、紀念館所收藏;他的作品及傳略已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中國美術書畫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專家大辭典》、《輝煌成就、世紀曙光》、《廿一世紀中華英才大典》等卅余部。近廿年來其作品已流入美、俄、英、法、德、日本等國及港、臺地區影響頗大。
他的寄語是:一個新世紀的中國畫畫家,應該為山河寫魂,為乾坤立傳,創作出超越古人,崢嶸今人,后愧無人,具有真知灼見,真情實感,新穎鮮活,光躍千秋之力作。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