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啟蒙之對話活動舉辦的第五次對話“啟蒙與知識文化”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此學術活動是北京展覽“啟蒙的藝術”一個組成部分。系列活動由墨卡托基金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評論嘉賓有知名專家、學者,他們從科學、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展開討論。為中德兩國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其意義深遠。
活動結束后,中國國家藝術網采訪了墨卡托基金會國際事務中心主任米夏艾勒•施瓦茨先生。

米夏艾勒•施瓦茨先生
中國國家藝術網: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對話活動,之前也只是在網上做一些簡單的了解。關于啟蒙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使初學者得到最基本、最入門的知識。這次對話以啟蒙為主題,是讓大眾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呢?還是有什么其他的意義所在?
Mr.Schwarz:我先說一下我們安排整個系列活動的來龍去脈,我們最開始就決定辦這個“啟蒙之藝術”的展覽,接下來我們各個主辦方都覺得“啟蒙”并不是大家都特別清楚的一個概念,而且“啟蒙”本身有很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就決定舉辦一系列這樣的活動,來談論它的每一個具體方面。特別是考慮到不管在歐洲還是在中國,“啟蒙”不是一次性發生的一個事情,而是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我們辦的活動就比較多,一共辦了十五次這樣的活動,而且每一次都是圍繞著“啟蒙”,“啟蒙”是它的核心的主題。
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作為國際溝通事務部的重點區域工作之一,以您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您更加看重的是中國的哪些方面呢?
Mr.Schwarz: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我覺得今后中國對于亞洲的發展,對于全球化時代的整個世界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去更好地了解中國、學中國,我們才可以更好地跟中國合作。
第二個就是,我們作為德國人,當然覺得中國和世界每一個地區進行對話都是一件好事,作為德國人,先和德國辦一個對話活動,我們覺得算是比較好的一個開頭。
說得具體一點,我們覺得對中國哪方面比較看重,坦率地說我覺得每一個人了解中國的必修課。我們想辦一些相關的活動,包括文化,也包括一些對發展過程最為關鍵的問題,包括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過程,特別是很多人離開農村進入新城市這個課題,還有怎么樣設計一個對生態環境更有利的經濟發展模式等等課題。今天也可以從這個活動中看到,我們在題材方面還是有很多創新的。
中國國家藝術網:今天這個活動的話題是“啟蒙與知識文化”,您能談一談中德兩國人民在知識文化層面上的理解,有什么本質上的共同點嗎?
Mr.Schwarz: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談知識文化,主要談的就是怎么樣去發展好科學,用什么樣的方式和做法來發展科學。這個過程等于是一種了解你周圍的世界的過程。我覺得有很多東西是中國人和歐洲人都共同有的,包括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還有他們對科學研究的方式,他們面對科學的很多方式都是共同的。
當然在具體獲取知識的方式,以及怎么樣把知識傳遞給子孫后代方面,中國人和歐洲人還是有些區別的。但是具體他們對應該怎么樣做科學研究的認識,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對了解大自然和科學的法則這個必要性,他們還是有共同的認識。
我還是很同意今天楊振寧教授說的一點,他認為中國和歐洲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覺得不應該閉關鎖國,科學發展是不應該閉關鎖國的。很多時候就是兩個地方在知識層面的碰撞和交流,才會造成新的突破。
中國國家藝術網:墨卡托基金會表示有意為促進中德兩國關系做出長期努力。那是否能透露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Mr.Schwarz:我們在今年5月份將會辦一種新的活動,叫做“走向未來的橋梁”,這是一個夏令營的活動,會有15個德國人、15個中國人參加這個夏令營,不是年輕人,而是職業發展大概走到了一半的人士參加,談論的主題將會是氣候變化。我們覺得這個形式在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的,德國以前和美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曾經辦過這樣的一些夏令營的活動。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辦過的,今年5月份將會是一個新的突破。
我們還有另外一場活動,是準備和中國的能源基金會辦的活動,是談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問題不管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焦點問題。所以我們準備邀請一些學者、建筑師、設計師、城市規劃者和專業大學的學者共同談論城市化的問題。
我們還有一個中學生的交流項目,這不是一次性的活動。安排一些中國的中學生到歐洲待一段時間,歐洲的中學生到中國待一段時間。雖然形式有些不一樣,但是我們覺得這樣的交流也是一種互相理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