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9日上午,八荒通神——新人文-盧禹舜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下午,八荒通神——新人文-盧禹舜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26位國內國外權威藝術評論家對盧禹舜顯示的藝術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作為本次大展的策展人——著名作家、畫家、策展人周藝文先生也在研討會上做了發言,較為系統、全面、客觀地評價了盧禹舜先生的藝術造詣。以下為周藝文先生的發言。
盧禹舜先生基于“八荒通神”的美學風范,以“天地大美”的藝術立場,三十多年來在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之間突圍與探索,實踐了“中國之傳承、中國之精神、中國之氣派”的藝術實踐原則,他的《靜觀八荒》、《天地大美》、《精神家園》、《河山錦繡》、《彼岸理想》等系列作品,以“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氣象,奠定了其在中國當代美術領域的重要地位,他的創作也引發了我對中國美術新人文主義思潮的重新思考和再次關注。
中國當代藝術回歸人文,以人文為潮頭推向世界,經過30多年來全球化的融合與對話,以及中西方文明的嬗變與碰撞,世界藝術的兩座高峰—中國畫與西方繪畫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以盧禹舜為代表的新人文美學范式逐漸浮出水面,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在盧禹舜先生這批中青年畫家身上得到了突出體現。站在當代藝術的航母上放眼望出,中國美術在世界藝術長河中波濤涌動,正催生著新的生命!
人文主義思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即參與到了中國社會與文化的進程中,那是一輪充滿了青春與激情的不可磨滅的“文化熱”,尤其在當時的文學界,人文思潮異常活躍,小說與詩歌作為時代的最有力的人文載體,出現了一大批至今還令人難忘的小說寫作流派與詩歌流派,以《上海文學》、《讀書》、《今天》、《走向未來》叢書等為代表的陣地對人文主義思潮的討論與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沒有通過文學實現人文主義的真正勃興,但在我看來,人文主義的啟蒙是完全有效的。
與此同時,“85美術運動”的出現也直接回應了人文主義在中國的現實意義,現在回頭分析,不管是85美術,還是85后美術,都受到了當時國內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對當代美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正是因為中國美術對“人”的重新關注,才喚醒了美術的靈魂,讓中國美術經過“文革”的影響后又回到了人本美術的軌道上,從此之后,人文成了中國美術的審美核心。
我們甚至可以追索至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人文是中國社會變革的核心思想,離開了人文,中國社會何談進步與變革?而中國美術更是如此,人文是中國美術不可或缺的靈魂,是中國美術發展的基本要求與變革的出發點。
經過30多年的中國社會開放與文明進步,中國美術獲得了自由與多元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藝術家們卻經受了創作觀念的磨難,甚至發生了令人抱憾的錯誤,有人至今還走在迷茫迂回的路上。
中國畫壇的種種亂象并不稀奇,但有亂象必有對應的理性與秩序,有假相必有真理。
正是在中國美術的大繁榮大發展的主流呼聲中,我們對“盧禹舜風格”的審視就特別具有時代意義。“中國之傳承、中國之精神、中國之氣派”的盧禹舜美術核心靈魂,正是對中國畫壇亂象的有力反證,是對理性與秩序的呼喚,對藝術真理的探索。
盧禹舜先生是一位具有藝術良知的中國畫家。縱觀其創作歷程,我發現他一直走在一條上下求索藝術真理的道路上,他早期的創作充滿了對中國北方大地的愛,中期的域外寫生則超越了許多固定范式,抵達了一種獨到的境地,當下他則進入了“新人文”的更為清朗闊達的境界。
所謂“新人文”,是以盧禹舜為代表的中國中青年畫家的崛起而追求的一個新的美學原則。是盧禹舜藝術創新的成果,帶著文化強國與亞洲藝術復興的艱巨使命。也是盧禹舜的藝術良知與文化責任的體現,是國家意識與中國精神在中國新一代畫家身上的真實體現。
盧禹舜的“新人文”境界是建立在他半生的美術求索之路上,他還年輕,他還在路上。一個畫家的境界的高低決定了他能有多大的藝術成就,盧禹舜的境界已經超越了當下,面向了未來,“新人文”是中國畫家走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盧禹舜先生正奔跑在“新人文”的路上。
任何美學觀念的提出,都會有其局限性或者超前性,但我認為“新人文”概念之于盧禹舜,或者之于中國美術,甚至之于中國文化,都不為過,都是恰到好處的。
一個動如脫兔,靜若處子的畫家,他的人生沉醉于純粹的藝術世界,在梳理其藝術歷程與未來走向時,我們發現“新人文”的境界正指向了他永遠清新、活潑的藝術個性,“新人文”的哲學內涵也包容了他的藝術主張與創作觀念,與“中國之傳承、中國之精神、中國之氣派”的創作原則和文化內質相互印證與呼應,我覺得“新人文”概念的提出具有從創作觀念到美術文本的合法性。
雖然我并不知道盧禹舜先生本人對“新人文”概念的具體態度,但從他的相關創作理論的表述中,還是可以找到他對“人文精神”或“人文情懷”的明確意見。在2009年2月20日接受傅京生、韓鋒、鄭洪明的訪談中,他談到:“中國畫藝術還有一個生命核心—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之文化存在為本,著重通過人自身以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恰當把握來化成天下的一種文化精神。這種人文精神使得中國文化成為人類古代四大文明中最強調人間秩序,最重視天人關系和諧的文化。”這樣涉及到“人文”的闡述在他的理論構架中時常閃現出堅定而耀眼的光芒。
盧禹舜先生是當下中國畫壇并不多見的創作與理論并重的畫家。他具有一般創作型畫家少有的理論修養,他的兩大卷《八荒通神—山水精神研究》是中國畫研究的重要理論文本之一。他的理論功力絲毫不遜色于他的繪畫。我認為,關于“新人文”美術概念,盧禹舜先生一定是本著一種包容與發展的態度。當然,他本人的創作與理論基礎也正是建筑于“人文”的基石上。
他的代表作《八荒通神》論述者較多。“八荒通神”是盧禹舜先生的具有標志意義的系列作品,是中國山水畫在當代表達新人文精神、散發新人文氣息的重要代表作,達到了中國畫的新人文藝術價值的新高度,是禹舜先生堅守“中國之傳承、中國之精神、中國之氣派”的集大成之作。“八荒通神”對傳統的吐納是以老莊哲學為根基,禹舜先生站在老莊哲學的山谷,向世外傳達聲聲不息的呼喊,喧嘩聲中有靜寂。中國水墨革命與新人文變革,選擇了深藏不露、惜墨如金的禹舜先生,他幾十年如一日,仿如水墨里的俠客。
禹舜先生對中國傳統水墨的超越是以建立中國新人文精神為目的,他行走在中國畫的現代性的道路上,他披著一身獨立的畫風,仙風道骨被禹舜之墨仿佛壓了千年,這是功底與氣度,神秘的詩與思卻被禹舜之青綠大膽祼露,這是藝術反骨的個性,這是向傳統致敬之色,這是向現代性呼喊之聲。
“八荒通神”是禹舜實踐“中國風格”的代表作,他的新人文主義價值取向與精神內核,與儒釋道的傳統美學風范,無不打上了“國家標準”的印記。什么是“中國風格”與“國家標準”?禹舜先生與他同時代的藝術家們還在一筆一畫地追問。
“八荒通神”是中國畫的當代意義的追問與嘗試,更是飽含了禹舜先生溫暖、神秘、詩化的新人文藝術理想。他像一個以水墨為武器的戰士,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走來,穿過全球化與后現代藝術的層層煙霧,抵達了“八荒通神—新人文”的藝術高地。
盧禹舜先生無疑是中國畫忠實的傳承者與勇敢的創新者。他幾十年來潛心于藝術創作與美術教育,對于混亂無序的藝術市場抱著排斥與警惕的態度,體現了一個藝術圣徒的虔誠、一個美術學者的嚴謹、一個杰出畫家的低調。
他在藝術道路上苦行僧似的探索,人到中年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這是非一般定力者所能達到的。他的“靜觀八荒”中包含了當代藝術少有的大定力,他的“天地大美”傳達的中國氣質、民族情懷與藝術自信,決定了盧禹舜先生是一個具有世界性眼光的杰出中國畫家。
近代人文主義是西方文明的代表,而“新人文”美術卻是以東方文明為核心,尤其是以中國儒釋道哲學為根基的一種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思潮。盧禹舜先生早已脫離了僵化的傳統,內化了東方文明的精神,通過“中國之傳承、中國之精神、中國之氣派”的藝術實踐,自覺地把中國美學精神推向世界,這是盧禹舜先生對中國美術的貢獻,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周藝文)
【人物鏈接】

周藝文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
周藝文,著名詩人,畫家,出版人、策展人,童話作家。現任湖南藝文新童話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秦皇島市藝文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策劃。長沙市人大代表、民建湖南省委委員、湖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世紀80年代進入詩壇,是中國新鄉土詩歌的發起者之一。在中國出版界最早提出“內容提供商”概念,也是“新童話主義”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近年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界,其卡丘主義系列先鋒美術作品擁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是卡丘主義代表藝術家。
2012年主持策劃了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著名畫家盧禹舜先生的“八荒通神――新人文•盧禹舜”畫展、新聞發布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水墨禹舜時裝演出等系列活動,參加了2012年“大道同行――盧禹舜師生作品展”,并執行主編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與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十二本大型叢書《八荒通神――新人文•盧禹舜》,在美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來源: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