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從1992年起到今天整整過了20年。藝術品市場發展的20年是市場和買家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今天的市場和20年的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市場在初級階段以資金為主導,就是說誰有錢誰說了算,有錢人喜歡什么東西,什么東西就貴。比如,在初期的市場是畫得漂亮的,畫得滿的,畫得細的價格高,這就是初級階段的表現。
現在藝術品市場到了第二個階段,即以專業主導市場的階段。專業成為主導市場的力量,體現到很多方面:例如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拍賣公司的經營,更多的博物館的專業人士成為買家顧問,更多的藝術家關注市場、參與到市場中來。所以,我們看到古代書畫市場這幾年呈明顯上升勢頭,這就是專業的功勞。
從第二階段再往更高階段走,就是文化主導市場,這也是藝術品市場的最高階段。那些文化價值高,真正代表和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文物會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例如古籍以及對歷史具有佐證作用的文物。從這方面來說就需要社會更多的文化界人士的支持和國家政策對市場的扶持。
從這一點來看,未來的藝術品市場已經朝著第三個階段發展,例如我們2012年春拍拍賣的“過云樓”古籍,秋拍推出的南長街54號-梁啟超重要檔案都得到市場廣泛關注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兩場場拍賣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拍出的最終結果。
秋拍這批梁啟超的檔案,在征集的過程中是幾家拍賣公司爭相競爭,最終委托方能交給匡時,不僅僅因為我們為這場拍賣所做的系列策劃和整套計劃,也是基于我們的團隊對梁啟超的敬重和認識打動委托方。我們認為,這批重要的檔案能保存到今天非常不易,如何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一開始定下的目標就是,通過這次拍賣推動社會上對梁啟超的研究和認識的提高,我覺得我們做到了。
盡管在拍賣準備過程中我們聽到不同的質疑聲音,不管怎么樣我很欣慰,活動和拍賣是按照原先計劃進行的。學術界對這個事情給予了積極的肯定,而且也積極參與了相關活動,我們為了避免這批書札拍賣之后散了,其文獻價值受到破壞,所以,我們在拍賣前和中華書局聯合出版了《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同時,在清華大學舉辦了“梁啟超與現代中國”新書研討會,梁啟超演講周等等活動,并在國內很多城市展出這批檔案。
通過這些活動吸引大量社會學者的踴躍參與,大家從梁啟超來談現在的中國,梁啟超100年前思考的問題,我們現在重新來思考,很多人認為,梁啟超的思想對今天的中國來說是有現實意義的。今天的中國,恰恰缺少的就是梁任公這樣“知行合一”的學者。可以說,我們整個的過程是很成功的。
對于60年代所出生的人來說,身上有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情結。過去的文革讓我們的文化遭到破壞,遭到摧殘。改革開放三十年后,我們現在開始重塑文化。拍賣行業通過這項事業,可以參與我們中國文化重建的過程,是有意義的,也是十分幸運的,我經常跟我的同事講,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將來是可以寫入歷史的。
在2012年我們推出了收藏尋城記活動也是一個創新。舉辦這個活動有兩個目的,一是覺得社會上對拍賣行業缺乏了解,我們希望通過深入地方去宣傳拍賣。二是我們中國復員遼闊,每個地區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對本地收藏文化有著不同的影響,通過尋城記到各地去探討不同的地域文化,請出當地的藝術家,學者,文化人士,通過他們的號召力引導當地群眾從文化的角度來探討收藏,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很有意義的。
2012年,有觀點認為藝術品的市場遇冷。但是通過秋拍的成績來看,行業內的人發現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惡化和悲觀。明年將是藝術品市場的康復期,但是這個康復期有多長,目前尚難預料。藝術品市場如同爬山,爬一段時間后,會缺氧,這就要停下來調整和休息,休息是為了爬的更高。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與中國經濟發展總量,與富人階層所掌握的財富狀況比較,發展還是遠不對應的,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拓展和挖掘。
董國強,書法家,書畫鑒賞家。現任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匡時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2005年,身為藝術市場知名人士的董國強創建匡時拍賣,在2006年4月舉行的首拍即取得2.4億元的成交額,令行業矚目。2009年全年成交額首次突破十億,2010年全年總成交額達26.4億元,2011年更是取得40億元總成交額。短短幾年時間,匡時拍賣憑著強大的專業隊伍和良好的信譽已經穩居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第一集團,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