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7月份,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成交價在億元以上的中國書畫計有8件,其中古代書畫7件,近現代作品一件,以成交價位高低排列如下:
1、宋代黃庭堅《砥柱銘》卷4.368億元(2010年春季);
2、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元(2009年秋季);
3、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1.3664億元(2010年春季);
4、清代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1.34億元(2009年);
5、清代錢維城《雁蕩圖卷》成交價1.2992億元(2010年春季);
6、宋代曾鞏《局事帖》1.08億元(2009年秋季);
7、《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1.008億元(2009年秋季);
8、張大千《愛痕湖》1.008億元(2010年春季)。
從2009年秋拍到2010年春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國藝術品市場即完成了單件藝術品由千萬元級向億元級的大踏步跨越。藝術品“億元時代”的來臨,腳步急促而來勢兇猛。人們不禁要問這其中是否隱含著一些泡沫呢?
毋庸諱言,當下炙手可熱的藝術品市場的確存在著一定的泡沫現象。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游資和熱錢引發的短期投機行為,以及偽作的泛濫與投資收藏的誤區。
諸如近年來頻發的石魯偽作風波、林風眠偽作事件、吳冠中假畫訴訟案等,以及由著名出版機構出版的張大千與錢松巖偽畫集事件等,都反映出藝術品投資收藏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記得齊白石老人有一句印語,叫做“有眼應識真偽”,他多次將此印鈐蓋于自己的作品上,以警誡世人。所謂“有眼”便是指鑒賞書畫真偽的眼力,鑒識真偽的能力取決于鑒賞者的學識的高低、經驗的多寡、方法正確與否。尤其是中國書畫的鑒定,其需要具備的文化底蘊和綜合學養質素,決非瓷器家具等古董工藝品的鑒定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