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嘉德講堂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二層報告廳舉行,此次講座邀請了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巖先生講述明式家具的收藏。他認為現在明式家具價格高居不下,其原因除了它在世界上認同度比較高、擁躉最多,中西方專家學者著述最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黃花梨木材價格飛漲。黃花梨大料在2011年后,基本從木材市場退出。目前,海南黃花梨價格在兩到三千萬每噸,越南黃花梨也在一千萬左右每噸。
最好的明式家具產生于什么時代?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在中國古代器物類中有兩個門類是世界認同度最高的,瓷器和家具。相比而言,書畫、玉、金石文化對西方來說是有隔膜的。中國家具有三千年歷史,如果把竹席、篾席也算作家具,中國家具的歷史可以上推到五千年前。有許多人認為,西方的居住文化是石文化,中國的居住文化則是木文化。此論由來已久,無論是否科學準確,都從某個認識角度形容了中國人與木的情感聯系和對木的心理依賴。
“在明代之前,中國家具在整體水平未完全成熟,留存實物比較少,所以我們現在中國古典家具,其實主要是指明清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其取得的成就是最為光芒耀眼的,經過唐宋等多個文化高峰,在明代晚期完成了明式家具的風格。”海巖說,在世界范圍內,明式家具長期是一枝獨秀的,是其他家具不能比肩的,經常作為中華文化圖騰、標志。
相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的藝術、學術價值長時間被忽視,以前有“十清不抵一明”的說法,近些年來有所轉變。
“明式家具”是指家具類型的藝術風格,明代家具則是指家具制作的歷史時期,是完全不同的分類。“明式家具”(包括“清式家具”)必備的形、藝、材三要素,缺一不可。“即便是產生于明代的漆飾家具、雜木家具,竹藤家具等,我以為皆不能算是完整經典意義上的‘明式家具’。”
當然,并不是明代生產的所有家具都可以稱之為明式家具,其風格是在明代晚期得到完善,專家學者認為明式家具的黃金時代在1550年到1750年之間,明末100年,清初100年,包括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中也認為是“明與早清”。也就是說,明式家具并不僅限于明末,在清初也生產了大量家具精品。
明式家具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目前很多人對明式家具進行了定義,但大部分都是偏模糊的,更多地用了典雅、雋秀、素雅等形容其,其實并沒有特別明確的介紹。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海巖做了一些總結歸納:“今天人們生活中說到明式家具,主要是指家具的款型,至于是不是傳統用材,是不是傳統榫卯工藝,都不會太過關注。所以‘明式家具’事實上也就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明式家具”的用材當然還可包括楠木、榆木、柞榛木等各種軟木,甚至包括‘明式家具’文人款型的漆飾家具。狹義的‘明式家具’是從明中晚期開始,由文人參與制作,追求硬木天然的色澤紋理,追求科學的結構法度,追求精巧的榫卯構造,追求簡潔自然的造型設計,追求線腳雋秀的美學意趣的江南文人家具的統稱。”
現在很多人把明式家具往宮廷家具上靠,讓其顯得尊貴,實際上明式家具并不是宮廷家具,明代宮廷等級最高家具是漆制家具,清代宮廷等級最高的家具是紫檀和大漆家具。
從數量上來說,宮廷家具中的硬木家具中,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排到第一位,黃花梨第二,但也有很多黃花梨做的清式家具,比如鹿角椅。
明式家具何以形成如今地位?
在明代,漆式家具仍然是宮廷主流和最高等級的家具。明代晚期,明式硬木家具特別是以黃花梨為主要木材的硬木家具也僅僅是江南文人的時尚創造,雖然貴重,但是卻沒有成為主流。換句話說就是明式家具并不是明代家具的代表。那為什么明式家具有如今的地位呢?
其實,明式家具如今的地位形成于20世紀上半葉,其簡約的造型與西方現代包豪斯設計為先導的現代主義風潮非常吻合,西方設計界認為其對西方設計有啟蒙價值,甚至認為明式家具是極簡主義思潮的鼻祖,所以對明式家具推崇備至,西方藏家和博物館開始大量收藏明式家具。因為近百年來中國文化處于邊緣和弱勢,所以凡是主流文化追捧的事物和觀點,中國的學界、收藏界、知識界都會跟風,所以也造就了明式家具如今的地位。
目前,家具拍賣的世界紀錄是清代紫檀家具造就的,主要是因為西方對宮廷題材的追捧,但在世界家具交易市場上,明代黃花梨家具的地位仍是不容撼動的。相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成熟于清中期,它跟明式家具沒有任何傳承關系,受到清代政治、思想、文化、審美等影響,在工藝和選材上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