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nterview
對話藝術家
第一次接觸到林寶春,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聲音。沙啞而溫和的聲音中全是堅定,沒有一點含糊。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年輕的藝術家,當問起他與藝術的時候,他心里有那么多自己所信仰和滔滔不絕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

藝術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勇氣和探險
林寶春認為,藝術與年齡甚至閱歷并非完全相關。藝術創作就像登山,很多人都有機會成為優秀的登山者,在攀一座險峻的高山時,他們一般都能到達一定的高度而成為合格的攀登者。但要再繼續前行,往往到了人的極限,剩下的路,也許只有一步,但是一旦邁出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能成功登頂的往往需要一定的天賦和智慧,這個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勇氣和探險。勇于繼續,或者后退、積蓄和沉淀,在他看來,這需要勇氣和智慧。
他的言談中,沒有一句“我一定!”,但聽者,卻總能強烈感受到他的堅定和執著。我想,這個青年藝術家的堅持可能已經成為一種信仰,并且,他不僅僅只是想要成為優秀的“登山者”,在藝術道路上,他在一直勇敢探索,并且無比堅定。
畫如其人。他的畫,有他的智慧,也總能讓你看到他的探索和執著,沒有一點媚從。
嗯,這就是他的畫
與他對話,體會更多的是他的藝術不是單純的畫畫,而是一種創造,不斷挖掘自己,創作出真正的美和藝術。林寶春深知,人生有簡易的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前人走過的路,有人走過了,成功了;很多人都走了,路也開闊了。但是在他看來,藝術不是其他,不能描摹別人的作品,借鑒別人的經驗,也無法整理一部錯題集,教人少走彎路,因為這路無論走得多好,都有別人的符號。所以,他一直在探索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新的路,這是他自己的符號。
我想,好的藝術作品有很多必要條件,但一定有一點是,當別人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這樣說:嗯,這就是林寶春的畫!

恩,這是他的畫!他用自己的語言創作的“繪鳥集”系列

揭示真理的謊言
畢加索說過,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林寶春的超現實主義創作,似寫實物,似寫感覺,似寫心跡。當你認真看得時候,根本無法作為旁觀者去欣賞,你總能感覺,有一些東西,像極了某一時某一刻自己的某一種意識形態,若非看到,有時候,你的閃念就是一股意識流,稍縱即逝。所以林寶春說,他一直在找他的心中的一個點,對他來說,這個點像是燈塔,一點火光,若隱若現,也閃瞬即逝。但是他要抓住。藝術家就是這樣,在混沌之中,將某一種現實的意識流融于畫中,就成了他的藝術。

藝術家艱難地拷問自己,提取閃瞬出現的一點光,繪進畫里,如果能找到心跡相同的人,便是大幸。
這個時代也許不需要大師
林寶春說:這個時代也許不需要大師,這個時代,太多的快餐文化,太多商業的需求和眼前階段的利益,很多人拿起相機就是攝影師,拿起畫筆就是畫家。我不禁在想,什么是大師,是很多成功的復制嗎?還是炒作之后的成名?
這個時代也許不需要大師,但需要每一個“真”人,勇于探索和接納自己的“真”人,而不是時代大數據下的某個標簽和類別,像林寶春這樣,敢于表現“真”我的藝術家。或許,你首先要成為一個接納自己探索自己的“真”人,然后才能成為“大師”,這個時代只是不需要復制者。


你首先要成為一個接納自己探索自己的“真”人,然后才能成為“大師”,這個時代只是不需要復制者。
所以,我們創造“無界藝術”這個平臺,展示有獨立思想的藝術家,分享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我們姑且先稱之為“有獨立思想的藝術家”,而不是大師,藝術本就應該是大眾的,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我們更愿意藝術是掛在你家里白色墻上的一幅你心意相通的掛畫,能讓你偶然瞥見,莞爾一笑,似有知音,而不是讓你把它供奉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