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
從歷史的角度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以其無法取代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中外美術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而獨特的位置。它以生動的形象藝術地再現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并將畫家自身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與情感貫穿其中,既是對歷史新的闡釋,同時又使歷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中國美術的發展進程中,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適應而具有自己特定的含義,肩負著“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的使命,既賦予藝術以社會教化的“鑒戒”之功能,又是探察世界、引導人的精神的一種方式。近代以來,在社會現實的作用和西方美術的影響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開始在表現方法和題材選擇直至其社會功能等方面,都發生了全面的變化,這種變化使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自然地帶有濃重的時代烙印。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與現實政治發生了密切聯系,在意識形態的推動下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也某種程度地走向僵化。但從中國現代美術自身的發展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對于推動美術的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中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檢驗藝術家造型和創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領域,也為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和多領域的延伸提供了基礎。
近十余年來,中國當代重大題材美術創作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05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1840年以來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組織征集作品,涉及油畫、中國畫和雕塑三大門類,最終完成了104件作品。在這次創作工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中國國家畫院畫家創作的多件力作。2012年,由中國文聯主持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選題共計150個,內容涉及從原始社會直至1840年這段漫長的歷史發展時期。在此之前的2011年,中國國家畫院啟動了以“祖國”為題,包含長江、黃河、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六大題材的美術創作工程。2013年,中國國家畫院又率先啟動了絲綢之路美術創作工程(后更名為“‘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有力地配合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戰略構想。這一工程動員了包括國內外專家在內的數十個國家的藝術家參與。此外,一系列新的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也即將展開。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不斷涌現,許多省市都相繼設立了自己的重大題材美術創作選題,組織藝術家進行創作。
2016年,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草圖觀摩會現場 盛鳴 / 攝
這種現象表明,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在經濟繁榮的當代不僅沒有過時,而且仍然在當代美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這樣一個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時代,歷史情境的轉變也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何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如何理解和把握深化題材與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問題?如何解決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中的崇高性和精神性與藝術家個人趣味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要看到在這些創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比如,主題先行的問題、藝術創作政治化的問題、深刻的政治概念簡單化的問題、形式千篇一律的問題。我的看法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要保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其次,避免選題的重復、形式的雷同,不能多個藝術家去畫同一個選題;第三,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自己的個性,給予藝術創作更大的空間。只有如此,才可將重大題材美術創作推向新的高度,推向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