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蒙回維苗彝
壯滿侗瑤朝鮮黎
傣佤畬東鄉傈僳
土家高山白布依
哈尼哈薩克拉祜
納西布朗仫佬嬉
達幹爾草景頗水
柯爾克孜土羌溪
錫伯阿昌種普米
撒拉毛南仡佬笛
塔吉克怒鄂倫春
烏茲別克俄羅斯
塔塔爾京獨龍族
門巴珞巴赫哲鸝
德昂保安鄂溫克
裕固基諾展新姿
張生禮:一位中國書畫領域里的領軍人物,一位中國詩歌領域里的一代儒雅巨匠。他用五十六個民族的名字撰成一首獨步天下的七言絕句,是我憑身第一次看見和領略到的,精貴古典的七律是講究平仄押韻的,是層次較高的也是難以成章的古韻賢文,用民族的名字作詩組合排列就更是難上加難。
昨天上午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參加《中華民族頌》巡展啟動儀式和座談會。讀到生禮先生的這首民族詩,讓我震撼,為中國詩歌界為中國書畫界有這么一位賢良志士而興奮而自豪。生禮先生的這首詩是中國詩歌界屈指可數獨一無二的,應該是詩歌精品中的珍品,他全心全意地歌頌民族團結和國家進步,堪稱經典之作。
聽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非常有幸我是通過著名文化企業家——神州華藝的董事長鄧建明老弟結識生禮先生的。人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閱過2017年8月《中華英才》雜志對生禮先生的多版面和全面深入的采訪。了解到張先生不只是書法博士,書法研究員,著名書法家,以及北京大學和首爾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教授,還是中華文化形象大使,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的踐行者,是“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是有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以及看齊意識的精通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的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的巨匠。
就書法而言,生禮先生拜謁“西安碑林”為祖,他起始于李斯、王羲之、王獻之、鄧石如等。他通讀《曹全碑》、《張遷碑》、《石門碑》、《史晨碑》等。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張先生拜隸書大家劉炳森為師。同時還得到了啟功、沈鵬、歐陽中石、喬羽、靳尚宜、李鐸、韓美林等前輩的指點。生禮先生藝為人生,他謙遜低調儒雅和氣。從小酷愛書法藝術,五十多年來對書法藝術不懈追求。他遍訪大江南北,足跡長城內外。
他將隸書寫進中南海,釣魚臺,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大雅之堂。他題寫的北京銀行、新華網產業園區,大同云崗石窟。他的作品在美國的大都會、英國的愛麗舍宮,俄羅斯的冬宮,法國的盧浮宮里展出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將隸書寫到爐火純青,極致的作品傳遞著中國書法藝術的致真致深,他的隸書端莊大氣方正內斂。可以說是一種力量象征的烙印,實為經典。
就詩詞歌賦而言。憑誰問,今天的專業人士或者微信高手,又有幾人能與他理論過招。生禮先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他能背誦曹操的《觀滄海》,諸葛亮的《誡子書》,李白的《將進酒》,劉禹錫的《陋室銘》,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岳飛的《滿江紅》,楊慎的《臨江仙》等等大量的名篇佳句。看生禮先生的《多彩中華》,《祖國頌》,《黃河金岸賦》,《賀蘭山賦》以及文章開頭的《中華民族頌》,張先生的詩詞歌賦就像他的書法作品,厚重莊嚴古樸篤實……。
自古道:詩書續世,忠厚傳家。生禮先生作為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的院長,他同時還兼任著“一帶一路”中的“中國——阿拉伯國家文化交流促進會”的執行會長以及東坡文化研究會,白石文化研究會的領頭人。他是致精微致廣大的生命不息勤奮不斷的地地道道的文人,是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宣傳好中國特色,弘揚好中華文化,塑造好中國形象的典范。
社會活動是生禮先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路線與追求。從1998年開始,在“紫光閣”雜志工作時,到組建“紫光閣畫院”。2002年迎接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展。2003年紀念毛澤東主席和柳亞子先的“福”“壽”二字。2004年與成龍大哥成為“真心英雄”。2007你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推出《和諧之歌》。2008年上半年為“汶川大地震”奔走。下半年為“奧運會”謳歌。2011年為慶祝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基金成立獻書。2014年為石嘴山市獻巨幅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作品。2015年為“一帶一路”“中阿國際論壇”賦詩。也是從2010年開始,用八年時間實地到全國55個民族地區,為出版《中華民族頌》去民族地區請去請教去學習去交流去采風……。
生禮先生剛過甲子歲月,看花甲人生,讀滄海桑田。多少年來。他以文人的收入,詩人的情懷,慈善家的愛心為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或者少數民族捐款捐物達千萬元以上。鑒于生禮先生長期的捐資助學,他多次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與鼓勵。2016年他榮獲“桑梓助學基金”特別貢獻獎。連年來超過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了報道。榮譽是一時的,奉獻是一生的。儒雅的樂善好施的生禮先生始終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和高度的的責任意識。時時刻刻都在北海公園瓊海西岸的“文津書院”,為增強文化自信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貢獻。
習主席說: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般的雄心。高舉民族精神之大旗,吹響時代前進的號角。將榮譽溶于國家和民族。做到胸中有大義,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責任,筆下有乾坤。
習主席的教誨是我們心目中光輝燦爛的經典,中華文化是我們傳承的經典。生禮先生的《多彩中華》《中華民族頌》《祖國頌》《賀蘭山賦》《黃河金岸賦》等等,就是經典的再現和延伸。
經典催人奮進
經典照亮人生
請讓我們向經典致敬
向張生禮先生致敬!
作者:中國文化產業報
北京大學國家軟實力課題組研究員 李友明
2018年6月30于東交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