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仃說,筆墨是中國畫的底線。邵大箴問,吳冠中先生提出“筆墨等于零”是否有助為中國畫打開更廣闊的新天地。從20世紀初的康有為、陳獨秀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一直在爭議中看中國畫。來自學脈源于杭州訥于言而敏于行的畫家們則以自己的行動嘗試給出答案。
2011年1月1日上午11時,萬象維元,由中國美協等主辦的首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將開幕。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把展覽主題概括為:“弘揚傳統,開風拓新,張顯中國精神,樹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國畫的國家形象。”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長江說,展覽引領一代風氣,倡導了大氣、包容、新鮮而富有活力的風尚,對中國畫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展覽的藝術總監、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說:杭州中國畫雙年展明確地以中國畫的堅守與拓展為己任,提出“回眸世紀發展之路,標新國畫學術話語,重建當代文化聯系,再造東方藝術高峰”的學術思路。首屆主題“意之大者”:弘揚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凸顯中國畫寫意精神所涵蓄的民族文化氣質和美學內涵,揭示這種精神在民族維新的歷史命運中的根源性意義。
什么是好畫?什么是好的中國畫?人們在國內會更關心前者,然而當面對世界時,則會更關心后者,因為民族文化不僅要有自己的精神內涵,還要有自己的獨特的表達形式。20世紀是中國畫這一民族藝術形式全面深刻地受到西方繪畫觀念和形式影響的時代,今天關于中國畫的觀念已十分模糊,如何正本清源,重塑中國畫的現代標準正在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大難題。
每一種藝術或多或少地總有他地域血緣和獨特的情懷,就像古典雕塑之于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油畫之于意大利,水彩畫之于英國,印象派之于法國,現代藝術之于美國,設計藝術至于德國包豪斯。在中國,20世紀以來以筆墨寫意精神為核心文人畫,毫無懸念地在杭州。
浙江是有著悠久的中國畫美術傳統的文化大省,不僅有趙孟頫、徐渭、黃公望、吳昌碩、黃賓虹等在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名家大師。到了20世紀,更是形成了以國立杭州藝專為核心的、以潘天壽、吳弗之為代表的“國美學脈”中國畫傳統,新中國成立后,又涌現出方增先、周昌谷、李震堅等為代表新浙派藝術家,為當代中國畫創出了新境界、新天地。正是有著這樣傳統文脈和20世紀學院精神的深厚底蘊,而生逢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騰飛的盛世機遇,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中,由中國美協和浙江聯合打造中國畫當代學術高地,以期引領中國畫的主流,也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確定了響亮的主題“意之大者”,評選有學術成就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機制,即由集體策展確定主題、藝委會委員個人推薦集體投票評選,這一機制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學術追求和較寬的學術視野的結合,藝委會委員個人的審美傾向得到了表達,藝委會集體學術追求也得以堅持。整個評選過程公開、公平、公正,評選結果既有八、九十歲的一代名宿,也有60后、70后的年輕人。在展陳方式上,每位入選者給予了30米展線和一篇2000字的學術自述,等于一個完整的小型個展,使入選者能較為全方位充分地展現其藝術成就。為了更豐富、更公平、更有活力,杭州雙年展還確定藝委會委員每屆一聘,主題每屆一換。總之,這是一個很有學術品位的專業展覽,由于是第一屆,以高雅的學術品位和嚴謹公平的評審機制來確立這項活動今后的走向更見其重要。具體的工作一定有許多進一步探索和改進方面。
展覽由中國美協、浙江省文聯、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美協、浙江美術館主辦,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遠、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任組委會主任,劉大為、馮遠任藝委會主任,許江為藝術總監。由組委會聘請了吳長江、范迪安、楊曉陽、劉健、方增先、郎紹君、郭怡孮、張立辰、吳山明、劉國輝、曹意強、姜寶林、閔學林、王贊、唐勇力、陳向迅等20余名知名畫家、理論家委藝委會委員。首屆展覽共有29名被評選出來的藝術家高興地接受了邀請參加展出。88歲高齡的著名藝術家、鑒定家陳佩秋說,我年紀大了,有責任把中國畫的優秀傳統傳給年青人,讓年輕人更了解祖國文化的偉大。參加本次展出的藝術家有:陳佩秋、朱穎人、曾宓、孔仲起、卓鶴君、王迎春、劉振夏、韓碩、潘公凱、谷文達、郭全忠、吳憲生、張志民、田黎明、盧禹舜、趙奇、袁武、池沙鴻、何家林、陳平、何曦、王曉輝、劉文潔、尉曉榕、黃駿、邱挺、王珂、林海鐘、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