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香港著名藝術機構尚格美術館展出了其收藏的陳少平先生丈二幅巨作《山高水長》,在介紹作者時稱為“創新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陳少平一直不接受這個評價。他極其誠懇地說:“嶺南畫派最早的藝術主張就是‘折衷中西,融合古今’,所以,嶺南畫派從來就不是一個保守死板、帶有時代局限性的流派,其開放性、包容性如同整個嶺南文化一樣是具有與時俱進生命力的。因此,不存在我們這一代人創新了這個畫派的問題,準確的說,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藝術創作更加多樣化的時代,嶺南畫派有了更多機遇接受新的理念、新的材料,從而煥發了全新的風采。”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陳少平的藝術生涯經歷了中國現代藝術變革最為劇烈的半個世紀,他始終能以一種敏銳的意識接受新的觀念、新的模式、新的藝術手段;而與很多同齡人不同的是,他非常尊重傳統,不以顛覆為榮,自發主動地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我們常常能從他的國畫山水中讀出宋元的意境、明清的筆墨,就不難理解了。他的不顛覆,使他能遵守嶺南畫派大的文化格調;他的不固守,又使他有銳意探索的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在媒體發達信息通暢的今天,他能更多地接觸到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精品畫作,并從中體味與琢磨,從而大膽吸收北派山水的粗獷之風、豪放之氣,在創作中技融古今,法無南北,變化多端,新奇俊逸!陳少平的山水既有嶺南青綠的細膩,又有黃土蒼茫的曠遠;既有傳統筆墨營造的意境,又有現代材料帶來的沖擊;既可以淡墨寫意小清新,又能夠重彩潑墨大格局!
丈二巨作懸掛于廟堂,四尺斗方裝飾于書房。陳少平的國畫作品極其巧妙地將藝術性與裝飾性、實用性融為一體,他重寫生,細觀察,富有生活情趣,他早期酷愛畫蝦,深受白石老人影響,作品幾可亂白石老人之真!后攻嶺南山水,敢于用色,不懼其繁,不厭其工!這是一種尊重藝術規律的變革,而非流于從眾的媚俗!飛瀑懸古意,翠嶺展新風;山高藏茅舍,清泉繞石橋!既摹傳統,又師造化,陳少平徜徉在山清水秀的嶺南山水中,墨染美景,筆繪意境,清新雅致,意蘊深遠!
嶺南畫派創始大家高劍父在《我的現代繪畫觀》中曾說:“新國畫是綜合的,集眾長的,真美合一的,理趣兼到的,有國畫的精神氣韻,又有西畫之科學技法。”也許,當人們評價陳少平是“新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時,正是因為他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一傳統!(文/李一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