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多元”環境下的“強元”
引 言:
經過百年的學習、研究、探索、解構、迷茫和警醒、反思、抗爭、建構歷程,中國畫處在了命運攸關的十字路口。恰在此時,迎來了歷史性環境變化。
近幾年,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禮品畫市場塌陷,價格崩盤,進而導致整個書畫市場泡沫破滅。潮水退去,真相浮現,其深痛教訓引發整個書畫界的深層思考,也有了變革的動力,又逢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引導和國家大力倡導民族文化大環境,重新洗牌大幕正在拉開。
中國畫的復興就是中國美術的復興。如果借此機會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和真實呈現中國畫巨大價值與發展成就等方面,引導正確,措施得力,這正是一次推動中國美術復興的歷史性機遇,也是一個復興中華文化的突破口。
那么,該怎樣正確認識中國繪畫場域現狀?如何推動中國畫復興?人民日報海外版自2011年開展了中國畫“強元”課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探索經驗,是可行路徑之一。
中國繪畫場域之現狀——
美術多元化下的中國畫式微
在世界美術多元發展的大格局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美術的多元化局面也逐漸形成。
然而,在民族自信心嚴重缺失、西方文化猛烈沖擊、西方強勢話語權及其代言人強大光環、欺世盜名“大師”和“權威”畫家身份位置影響與主導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造成的現實情況是,在美術多元大環境之下,多元抵牾,各元位置錯亂,在中國形成了西強我弱的格局,中國畫正遭受著被同化或消解掉的危機。這體現在美術的發展繁榮而無序,雖有絢爛多姿、生機盎然,厚重、史詩般恢弘的一面,更多的卻是混亂、浮躁、迷茫、西化的一面,太多的國人迷失了方向和心性。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美術中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中國畫,在中國和世界上均處于了式微狀態。
對于當前狀態,著名畫家周天黎女士曾這樣描述:“思想迷惘,權威飄搖,人心浮躁,誠信游離,炒作頻頻。”這種怪狀,導致大眾對中國畫出現嚴重的認知困惑和誤區。
中國畫強勢位置回歸之新理念——
“多元”環境下的中國畫“強元”
中國畫式微顯然不是應該具有的常態。那么,就中國畫而言,如何撥開迷霧,重新發現并正視其巨大價值和已經取得的真實成就呢?如何才能讓中國畫回歸應有的強勢位置?如何形成中國美術多元有序的發展局面,并在世界上占據應有位置?
基于探索以上這些問題解決之道,人民日報海外版自2011年開展了中國畫“強元”課題研究,提出了“多元”環境下的“強元”理念,發表了數萬字課題研究文章,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參與。
中國畫“強元”理念,是在現今世界美術多元化格局和中國美術多元化局面時代語境下提出的。在中國,我們把屬于中華民族主體藝術的中國畫視為美術多元中的一元,“強元”中的“元”,就是指的這“一元”,它是統領中國畫多元結構的“大一元”。“強元”,就是促使這“一元”強大、興盛,在中國美術多元局面中占據強勢地位,進而形成中國美術多元有序的局面。在世界上,我們把以中國畫為核心代表的中國美術作為世界美術多元中的一元,重新確立中國美術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進而成為世界美術多元格局中平等對話的強元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畫“強元”建設,是在提倡開放、包容、多元的前提下,把本民族主體藝術這“一元”加強、強大起來,是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呈現出中國畫的巨大價值與真實成就。我更認為,中國畫應該充分發揮中華文化之巨大包容性特點,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胸懷,在扎好本民族主體藝術的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和借鑒全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將其消化、吸收,轉化成為完善、豐富、提升、強大自身的有益補充。
筆者在調研中,曾與一大批具有強烈文化藝術責任感的藝術家、理論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內心因復雜因素造成的中國畫現狀的擔憂與苦悶。通過中國畫“強元”建設,使中國畫發展強根固本、撥亂反正。倡導學術,摒棄浮躁。倡導正義與文化藝術責任,呼喚正氣與藝術精神。推崇真藝術,促進樹立正確藝術觀與投資收藏觀。這正是發出了他們內心的吶喊,是他們的真切期待。
中國畫“強元”建設之歷史意義——
人文精神崛起的需要,文化復興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脊梁。沒有人文的崛起、人的精神的崛起,中國就無法實現真正崛起。
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化在西方人為打造的強勢文化、強勢話語權主導之下,艱難抗爭。很多智識之士已經深刻認識到,只有做到文化自信、自強,才能挺起民族精神脊梁。
在此歷史時刻,中國畫“強元”建設,是在藝術領域發出了掙脫桎梏,站立思維,挺起脊梁,復興中華文化藝術的吶喊,并展開了實踐探索與推動。
藝術復興,應該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先驅。通過中國畫“強元”建設,可以促進民族藝術的認同,促進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對于建構民族精神,實現文化和精神上的獨立,對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與中國真正強大意義深遠。
中國畫“強元”位置實現之堅實基礎——
逐漸強大的綜合國力、不缺中國畫大家
百余年來,中國畫發展產生了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李可染、吳昌碩、林風眠、劉海粟、傅抱石、蔣兆和、張大千、趙望云、石魯等一批大師。這已經為中國畫轉型建構打下了很好基礎。
改革開放帶來了大國崛起,使中華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正迎來超越盛唐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創造型的現代社會,也必是一個眾多偉大人物不斷創造神話的偉大時代。誰敢說這樣偉大的時代環境孕育不出一批偉大的民族畫家?
筆者經過多年的調研,深刻感受到現今我們國家美術界雖然比較混亂、浮躁,但中國畫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現今的中國畫界,有著一大批傳統文化藝術底蘊深厚、理解深刻、見解卓著、開拓創新、成就斐然的畫家。這一批人富于創造,其作品已具有成熟的學術價值,他們是中華文化藝術堅守、傳承、發揚、開拓者。這可以從我們中國畫“強元”課題重點關注的畫家中列舉幾位,晁海的“積墨”、賈又福的“觀化山水”、田黎明的“沒骨”、延佳黎的“夢幻高原”、賈浩義的大寫意,無論是對中國畫傳統的拓展,還是中國畫新語言、新形態、新樣式、新領域的開創,都為中國畫向前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人,還僅僅是眾多取得藝術成就的畫家中的幾位而已。
所以,我認為一方面當代中國畫不缺少大家;另一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逐漸強大,我們有了正視、強調本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底氣,具備了奪回話語權的實力。這是中國畫“強元”能夠實現的兩個堅實基礎。我們既要敢于承認、批評美術界存在的問題,為藝術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也要有勇氣和自信,肯定中國畫不斷拓展、變革、演化已經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與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