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個題目可能會讓人感覺有點大而無當,過分夸張的感覺,但是自己在賞讀賈又福的觀化山水,這確實是我真實的視覺感覺和心理感受。
賈又福算是北派山水繼黃賓虹,李可染之后的一個旗手。中國山水畫在清末民初算是一個小高峰,黃賓虹,李可染在中國山水畫里,一個是傳統的集大成者,一個是新時代創新求變的先行者,中國山水畫藝術在建國后的發展,一直是受各方面詬病不斷。藝術的發展受多方面的影響,中國畫在建國后面臨的困境也是很正常的,傳統文化,傳統哲學,傳統道德,傳統思想,當然也包括傳統藝術,都面臨著一個新時代的困境,大浪淘沙,選擇淘汰自在當然,也不會因為我們單個人的喜好而存在,適合社會形勢,時代潮流,現代欣賞,自然會流行,過多的擔心其實都是杞人憂天,大談繼承創新也是膠柱鼓瑟,緣木求魚,沒有實際意義。藝術最終是一個時代思想,哲學的表現,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妄談水平,藝術,哲學,其實都是瞎扯淡。
賈又福老師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在圈內算是一個元老,但是很少參加社會活動,政治活動,他的活動圈子基本就局限在藝術,學術,教育的圈子里。幾十年在中央美院專心于中國畫特別是山水的教育和研究。
無論是傳統山水,還是現代水墨,好像都失去了一點色彩。傳統山水,對于殘山剩水,空寂凄涼的景物的刻畫,已經不太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和視覺感受。現代水墨也因為缺少思想深度,創作題材的晦澀隨意,不具可解讀性,市場也似乎沒有那么預想的良好。山水看多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厭倦,題材的類似,重復,內容的空泛,畫面的干枯無力,思想的淺薄輕浮,很多時候,內心就多了一些無奈和期待。即使是青綠,淺絳,金碧或者工筆重彩山水,給人更多的是一種裝飾,視覺美感而已。
欣賞賈又福老師的山水,讓我重新感受到中國水墨,山水的魅力。
賈又福老師的作品是對傳統山水藝術的突破和創新,不是空泛和鼓吹似的夸張。首先在對山水的創作上,賈又福老師突破了中國畫習慣通過留白或者淡墨勾勒天空,云霧,水面等習慣形制和圖式,用濃淡深淺不一的墨塊,不僅用來表現山川樹木,也用來表現傳統的空間,無論是云霧也好,天空也好,還是水面也好。這是一種對于傳統繪畫“計白當黑”繪畫理論思想的開拓-計黑當白,這是繪畫表現內容和手法方面的突破。在中國畫的色彩和形式方面,賈又福的觀化山水,注重視覺效果,以黑為虛,通過墨色大體塊的構成和變化,宏偉甚至抽象的幾何圖案造型突顯,局部細微柔和連續的變化,充滿了時代特色和現代神秘感,這一點可以說借鑒了西方油畫藝術創作中的色塊手法,用中國水墨的墨法和墨韻,來代替西方的顏料和色彩。結合黃賓虹,李可染的潑墨,積墨,破墨等用墨手法,在流暢細膩的墨韻和墨色變化中,營造出遼闊天空,巍峨大山,陡峭巖石,奔騰流水,配以若干點景人物或生活小景致,或農夫,或牧童,或樵夫,三兩牛羊,或是月夜,或是暮色中。山石蒼勁,云水也恍如山石,鐵壁式背景造型,刀砍斧劈式的點皴,通過拉近遠景,天空,壓縮空間,置人物于浩瀚的空間里,突出了山水作品的平面結構的藝術張力和視覺沖擊力。整個畫面,雄渾裝虧,充實自然,充滿神秘感,畫面氣勢磅礴,云山浩蕩,莊嚴肅穆,恢宏浩大,有一種雕塑的立體感和厚重感。可以說這是中國畫里借用西畫圖像表達技法和塊面造型,我所看到,個人感覺最為突出的藝術表現效果,前提是還依然保持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韻味和思想。這不僅是賈又福對于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繼承延續,更是一種獨創精神和開拓創新。
賈又福的觀化山水,是站在宇宙大時空的角度看待我們生存的世界和山水,問道天地山川。中國畫特別山水畫經歷了從現實山水的刻畫,到理想山水的刻畫,山水畫里的境界也許存在于現實中,也許不存在,但是已經成為藝術家心中田園江湖,自由歸隱生活的一種象征,在這一點,中國的宋元明清的山水的一些蕭索苦寒的境界,很多我們看來更不是人間景色,而更多的是一種脫離塵埃,超脫凡間的虛無縹緲的人間仙境或者空想臆造的理想場所。我們看賈又福的觀化山水,我們有一種清晰的感覺,他就是人間山水,就是隔壁山村,就是太行村落,就是落日一景,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多年來把太行山作為寫生創作基地的賈又福老師,把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中華民族魂和文化歷史象征的太行山,寫入自己的畫卷中。一切都是真實,實在的,現實存在的景觀和風光。在對現實的山水里深刻細致的觀察思考,用藝術的手段提純,抽象了人和景物,表現了藝術家對于生命的觀察思考,對于勞動者的歌頌,對于壯美山河的刻畫與歌頌,對于宇宙世界的思考。
賈又福的觀化山水,不是簡單的藝術創作,是一種對于山水的哲理性思考,通過視覺的觀察,充滿對于宇宙,世界的觀察,思考,是一種高度精神化,思想化,哲理化的藝術作品。正如中國的道德經和易經里的陰陽轉換一樣,賈又福的觀化山水里,黑白相生相克,又相依相伴,剛柔,枯潤,濃淡,通過筆墨的渲染和刻畫,細膩表達與整個朦朧的背景,雖然弱化了中國畫里的線條,輕筆重墨,線條可以表現具體和張力,墨色更適合表達抽象和內涵。六朝宗炳所說,澄懷觀道,從山水里去滌蕩我們的胸懷和思想,從中感悟世界宇宙的規律和存在。我們從賈又福的觀化山水里,可以感受到一種來自心靈的震撼與感受,點線筆墨變化之間,似乎可以感受他的思想靈魂的軌跡,在景物創作的點畫勾皴渲染之下,我們可以感受他對于生命,對于世界的觀察思考:無論是巍峨山岳,壯闊天地,浩瀚宇宙,還是無形造化,他用自己的筆墨不僅創造一個藝術的場景,情景,更表現了一種氣象和博大胸懷。他創造的不僅是一種現實的景觀,也是一種造境,深含自己對于生活,對于山川,對于宇宙世界的觀察思考,在寫實,寫景中,不僅抒發情感,更通過物像,表現了自己的思考,是一種思想的表現,哲學的象征。在中國水墨營造的藝術空間里,通過凝固的雕塑感,線條墨色的流動感,在具像和抽象中盤桓,胸中丘壑,筆下山水,宇宙摹畫,自然刻畫,到自我靈魂的悸動,精神的雕塑。畫面空間縱深推進,層次豐富多變,幾近獨創的圖式語言,不僅有時代感,更有傳統性和思想性。
賈又福的觀化山水,藝術風格雄渾壯美,揮灑筆墨,在中國水墨氤氳的意境中,刻畫出山石景物的肌理,具有真實的形象性和可感受性,通過強烈的視覺效果,不僅吸引我們的視覺,眼球,也震撼我們的心靈,從思想深處,誘發我們對世界宇宙的思考。在蒼茫的畫面中,我們感受自然,我們感受歷史,我們感受現實,我們感受時代,我們感受宇宙世界。這也許就是賈又福為自己山水命名為觀化山水的深意:就是讓我們從自己視覺可以感受到的山水里,去感悟生命,感悟世界宇宙自然,也表現時代社會和人生,這也許就是中國畫藝術繼承創新突破的一個未來方向和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