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青花《劉皇叔求賢》圖螭龍雙耳盤口瓶,造型莊重典雅,具貴族氣質,顯中土兼西亞的大元朝藝術風格,是元代青花瓷瓶類的典型器物之一。瓶底表面呈現寬螺旋紋、乳凸及輻射狀跳刀紋,修底技法粗獷。底足無釉,露出細膩光滑的白胎,隱約可見淡淡的褐紅色火石紅斑。瓶的器型,下部連座、上為盤口長頸圈項,是元瓷座瓶和波斯銅壺器因素的美妙結合,肩部的波斯菊,更添大元世藝術的揉合韻味。
此瓶有六層紋飾,腹部主紋飾繪“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所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求賢救國,率關公、張飛三次到草廬,誠邀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是漢末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出山前仍一介草民。劉備不恥三訪草民諸葛亮,這是《三國演義》故事、三國文化中最有卓識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流傳廣泛,對中華文化、皇權政治影響深遠,為歷代帝王所效仿。
此瓶《劉皇叔求賢圖》的畫師與眾不同,腹部主題紋飾所繪“顧茅廬”,點破劉備與諸葛亮當時皇親與草民的懸殊微妙身份,把劉備作畫成身著官服,親兵撐華蓋,身懷皇權威勢的劉皇叔禮拜請求諸葛亮。這大大超出通常的“三顧茅廬”劉備平常身份只身求拜諸葛亮的畫面,彰揚要講皇親身份又要禮賢下士的封建等級、治世觀念,也更突出、美化劉皇叔所謂憂國憂民、大度謙誠的英雄品德,當然也免不了是為元代當朝皇帝爺歌功頌德。這畫作創出了致高境界,是一幅獨到的封建歷史人物畫作、僅有的皇親拜賢瓷畫作。

紋飾背景,是柳、梅雙并樹,山石蕉竹蘭芝草,老到的溻點勾皴。這是元代青花瓷人物紋飾的典型背景及其畫師筆法。
此瓶青花紋飾是用進口鈷料,青花色澤濃重,靛藍艷麗,串珠凝聚斑無(筆)路不在,鈷青熔融蝕胎、鐵漬溢出斑面,手摸有凸凹感,呈現蘇麻離青料的典型特征。
此瓶的釉面色度時有變化(應與環境有關)。這種活性釉特性是某些元代釉的獨有特性。此瓶釉面光亮,潔凈透徹,白中泛青,玻璃質感強,摸感如嬰臀般細滑。
胎泥粗細、剛膩相宜,是比“鬼谷子罐”稍早的二元配方胎坯的特征。
外模印坯(凸凹面)、谷殼墊燒(可微觀)、老色火燒紅等,顯現此瓶元代瓷藝的典型印跡。
從繪畫圖案、創意及青花用料看,此瓶紋飾是由文人畫師精心繪制。該繪畫筆法嫻熟自如,人物入微傳神,皴染山林風景豪放遒勁。圖案清晰明快,構圖精煉,層次豐富,場感立體微妙;青花彩幽情冷艷又濃淡相宜,鈷釉凝聚蝕骨又暈染飄逸。表達了元代景德鎮青花畫藝瓷藝的非凡高妙。

此瓶內底部聚釉釉面生成蛤蜊光。
明后期以及清代以來蘇麻離青料在中國已不復存在,“劉皇叔求賢”這類蘇麻離青鈷料的人物故事圖青花瓷器也不可燒制。此件“劉皇叔求賢”像素青花瓶已成稀世珍品、孤品。
元代青花紋飾源于西亞藝術,元代青花瓷供外銷需求,或來樣來料加工,不專漢文化。元青花歷史人物故事紋飾瓷,以漢文化之元雜劇為藍本,屬于特殊需求的生產,間歇、小量,猶如貝中取珠,今人視為寶中之寶。
此件元青花瓶曾經在美籍人士手中,二千年后被國人收藏,實屬珍貴。
此件元青花瓶展覽再廣州御藏將亮相于今年澳門中信秋拍,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