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知名評論家楊毅達先生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當前的文藝界呈現出一派千山競秀、萬豁爭流的大好局面,各式各樣的展覽更是層出不窮。但由于都市化的生活,使得很多熱愛藝術的人無法親臨現場。在此基礎之上,中國國家藝術網的總編鐘文先生應順了時代的需求,及時推出了網絡藝術大展活動,從而開辟出一條藝術推廣的新道路,為了做好這場具有時代意義的網絡推廣,鐘文先生從08年就開始對藝術市場進行充分的觀察與分析,結合時代之需求于2010年11月主辦了中國國家藝術網首屆網絡藝術展,當時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幾十家媒體同時轉載展覽,近百家媒體報道此事,在業內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有鑒于此,中國國家藝術網進而于今年的4月和6月份又分別舉辦了中國國家藝術網書畫名家網絡聯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于是乎,中國國家藝術網舉辦的網絡展覽一度被藝術圈人士譽為“網絡國展”,這應該說是言之確切,一點都不為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家的確需要中國國家藝術網“網絡國展”這種有效推廣,筆者同時作為一名畫家的身份也感同身受。
剛剛開幕的中國國家藝術網第二屆網絡藝術展更是經過大量的海選,并多次深入藝術家的工作室遴選參展作品,再一次隆重推出中國國家藝術網第二屆網絡藝術大展。此次展覽筆者認為可以用“精”、“廣”、“高”三個字來加以概括。縱觀去年的網展和今年上半年的兩屆聯展,再細讀本屆網絡藝術展,中國國家藝術網每年一屆的網絡藝術大展已然走上了一條“起點高、影響廣、推廣快”的特色之路。
作為網絡推廣,首先的起點應當是精,但是能真正做到“精”的并不是件易事。中國國家藝術網每次所選出的藝術家并不多,而是挑選出在藝術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作品具有一定水準的藝術家。
“廣”則在本屆網絡藝術展表現的尤為突出,入選的藝術家分別來自中、日、韓等多個國度。其中中國26名、日本5名、韓國25名。這樣就給廣大網友、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藝術大餐,增加了網絡藝術展的可讀性和交流性。
其三就是“高”:此次入選的56個藝術家分別活躍于各自國家的各個階層,有大學教授、導師,有職業畫家,還有韓國車大榮這樣的一個國家美術界的領導者。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這些藝術家們的作品為鏡,我們能得到什么呢?
藝術是一種天賦,與年齡無關。藝術大師齊白石半路出家,衰年變法,終成一代大師。鐘文先生推出的網絡藝術大展,他推出的是藝術、建立的是口碑、注重的是從作品的深度出發,他沒有隨波逐流,去追求那些噱頭,而是在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毫不含糊。
(作者:楊毅達系知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