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以優美奇雅的殊榮形象,吸引著歷朝歷代無數畫家為其撥墨揮筆,描其景繪其色,這類畫被畫壇稱為“黃山畫”。長年或者終生將黃山作為創作題材的畫家則被稱為“黃山畫派”。古代“黃山畫派”有不少妙品杰作流傳至今。畫家們在政治上不求仕途,離垢避囂;在藝術上繼承宋元山水畫的風格,尤取法元四家中的倪瓚和黃公望,多以黃山及周邊的皖南地區山水實景入畫,格調高雅,突破清初“四王”為代表的所謂正統派“步履古人,摹仿逼肖”的追古、摹古風氣,揚起“師從造化”的旗號;在結構與技法上,打破了“三疊”、“二疊”等陳陳相因的公式,一改柔媚甜俗、奢靡華貴為簡淡高古、秀逸清雅。

宋玉鑫作品-紫氣東來局部1

宋玉鑫作品-紫氣東來局部2
宋玉鑫老師是伴著黃山的煙云長大的,他攀登過黃山無數鮮為人知的奇峰、幽谷,寫生采風。他用畫筆描繪黃山始終是他的志趣所在。黃山給他靈氣,也給他浩氣,他的山水畫氣勢博大、清新灑脫。都以描繪家鄉山水特別是黃山景色為主,具有蕭散清逸的風格特點,但細加揣摩,又不難看出其不同時期的豐富變化。觀宋玉鑫老師作品,畫中崇山峻嶺,巍峨挺拔,山石高聳,植物豐密。山腳下古松參天,枝葉繁茂,樹下有屋舍幾間,臨溪而建,遠望,一派春光淡怡之景。其用筆章法縝密,山石披麻、兼以破筆。樹干用筆古拙而靈活,頗為雅致。能將自然景色化為胸中丘壑,以遺民蒼涼孤傲之情,運恬淡幽靜之筆墨,描繪峻嶺奇松、疏流峭石;以黃山禪宗般的靈境,呈現自我,宣泄苦悶,以畫明志抒情。同時又以黃山若隱若現、變幻流暢的氣韻,表達出自然之美。作品荒寒超逸,意境深邃,顯示了忠貞不渝、剛毅自守的高貴品格。因此,他們的作品滲透力強、感染力大,對以后的中國山水畫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宋玉鑫,1950年生于安徽,現為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防藝苑》雜志顧問,中國宮廷書畫院名譽院長,黃山風景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先后參加全國美展,并獲優秀獎。《魅力黃山》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展和全國首屆山水畫展,并分獲佳作獎和優秀獎。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多國駐華大使館收藏。出版《宋玉鑫山水畫集》、《錦繡河山采風集》、《中國山水繪畫技法》等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