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名正言順,什么是中國美術。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所有的評委就沒有資格在這里評中國美術。”在“2014中國美術總評榜”的發布會致辭上,作為中國畫評委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陳綬祥教授這樣說道。
陳綬祥認為,中國美術不是一個無主體的大雜菜,它應該是以中國文化為主體的,這次評選活動很干脆的把中國畫提到了中國美術的主要位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舉動。
他還指出,中國經過了100多年的革命與動蕩,在這個前提下談論繪畫,繪畫只能被當作一種工具來談;而當前的繪畫,非常簡單,不中不西,沒有準則,沒有目的;同時,用畫畫來謀取現實利益,把繪畫當作商業炒作和發展經濟的工具,這都是目前非常嚴重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中國畫呢?陳綬祥表示,中國畫是中國典型文化類型的集中表現形式,詩、書、畫、印、字、詞都在中國畫中有充分的體現,只有這樣來看國畫,它才是中國畫。
“中國畫”這個詞能在全世界面前代表中國。他明確說到:“就像我們說法國的時裝,我們說希臘的雕塑一樣。我們怎么會把中國畫說成是水墨畫呢?我們為什么不把法國時裝叫成綜合材料衣,不把希臘雕塑叫成大理石雕塑呢?我們要名正言順的提倡中國畫才是中國最主要繪畫類型的代表,代表了中國文化。我們中國畫有天道,有人道,我們中國畫的最主要的實質是心、眼、材、技,這都是中國特有的,沒有這樣的前提,就談不上中國畫發展成現代的中國畫了。”
關于這次評選活動中國畫的評選標準,陳綬祥指出,這次的鑒定要從心、眼、材料、技法等四個重點方面出發,把最好的中國畫推舉出來;而不是像現在按照每平尺論價那樣去評高低,數量多不等于質量就高。
最后,陳綬祥表示,這次中國美術總評榜評選活動的重要意義就是重溫中國心,應該長的時間的搞下去,使中國成為一個世界上的文化強國和文化大國,真正的實現我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