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女图一级A片-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欧美日本欧美在线播放污|www.rxmjg.com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新聞 >藝術時評> 正文

眾家評說:北水藝術展研討會實錄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8/9/12   作者:   地點:北京

活動:北水無形:北水藝術展研討會

時間:2018年9月9日下午16:30

地點:北京藝加美術館

 

引語

2018年9月9日下午,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和內達華美中文化藝術協會主辦的“北水無形·藝術展”,在藝加國際藝術館舉行了盛大開幕展。

本次畫展由藝術策展人陳永康先生策展,應邀出席此次展覽的嘉賓有業界知名藝術評論家楊衛、賈方舟、王端廷、高嶺先生。每一位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藝術家北水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以下為研討會現場發言實錄。

展覽海報

正文

楊衛:剛才,我們舉行了北水先生的個展開幕式,現在我們做一個小型的研討會。非常榮幸,本次研討會,我們請來了中國當代藝術界非常重要的幾位批評家,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來參加研討會的幾位批評家和嘉賓:

著名的美術批評家賈方舟先生;

著名的美術批評家王端廷先生;

著名的美術批評家高嶺先生;

藝術家北水先生;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藝加空間創始人陳永康先生;

研討會現場

現在,我們的研討會正式開始。剛才,在開幕式上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北水先生的情況,現在,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水先生也是較早的一批職業藝術家之一,90年代初,他就流浪到了北京。北水先生經歷了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歷史,可以說,他的創作歷程,也不同程度地折射了這段歷史。但是,北水先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家,非常有個性。盡管他一直身處藝術潮流之中,但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探索風格。關于他的這種帶有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繪畫,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已經成熟了。但是,為了讓自己的語言更加豐富,更具精神深度,他還是不斷地在擴展媒介的可能性。據我所知,他做過很多媒介的嘗試,比如做過水墨、漆畫、雕塑、裝置,現在這個展覽上又看到了他的一些陶瓷作品,當然最早還是油畫、丙烯等等,可以說,當代藝術的各種表現方式,北水都曾涉獵過。他不斷拓展媒介,嘗試新的可能性,其實,是為了釋放和打開藝術的可能性,也是為了豐厚他的藝術生命。這種永無止境的探索意識,正是當代藝術的典型特征。我們知道,當代藝術史就是自我革命的歷史,是在自我不斷破除的過程中,感受力和理解力不斷得到了豐富和拓展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水先生的藝術探索之路,吻合了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只不過他是用自己的語言方式,來拓展當代藝術的可能性。所以,藝加空間開業,以北水先生為首展,非常有意義。作為一個個案研究,這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大致線索,也可以為藝加空間的專業定位,提供一個樣板和參照。

學術主持楊衛先生講話

我也很高興看到在通州和朝陽交界的地方,能出現這樣一個新的藝術空間。我們知道,通州的宋莊居住了大批藝術家,藝加空間的出現,肯定能夠增加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同時,它與宋莊又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擁有自己的獨立性,所以,可以更加深入地做一些專業性展覽。我期待藝加空間將來能夠舉辦更多像北水先生這樣的展覽,從而讓我們通過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感受這個時代的變化和特征。再次感謝今天所有到場的嘉賓!接下來我就把話筒交給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陳永康先生,請他介紹一下策劃這個展覽意圖和過程,也請他介紹一下這個空間的情況。

陳永康:感謝楊老師,感謝各位前輩,特別是很榮幸賈方舟老師、高嶺老師、王端廷老師的到來。我們作為晚輩或者是作為后一代的藝術工作者,很高興老師們能蒞臨現場支持我們的工作。創辦藝加空間的緣啟,是因為我做了將近十幾年的國家重大課題規劃、城市規劃和文化旅游規劃工作;這兩年每一個地方都在雨后春筍般落地一些所謂的文化項目,但是都缺少很多內容。很多小鎮都是空的,藝術小鎮或者是文化小鎮里面都很空,所以有很多感觸。又因為我也是學美術的,家族親友中有好幾位也分別在清華美院、重慶大學等學院任教;從內心的情懷和情感來講,還是希望能為藝術家創建更多的交流空間和互動平臺,我所說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種國際交流。前幾年也在美國做了一些中國藝術的推進,給我一些感觸。哥倫比亞大學或者是哈佛大學做了一些文化交流和藝術互動的時候,就深切感受到中國文化更加需要提升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我們在舊金山和拉斯維加斯正在落地一個國際藝術駐留節,我很希望在國外的時候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能夠看到中國藝術家的自信和中國藝術家的領航國際的風采。然后在國內也希望有很多的藝術村莊、藝術部落、藝術基地,有更多高品質的文化注入、有活力的文化藝術入駐,與地域文化發酵,衍生出更多優秀的藝術成果。所以我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可以在城市郊區或者是藝術家聚集群周邊的一個比較清靜的空間,作為起點,給大家搭建一個可以自由凝聚、時時互動的“藝術碼頭”,常態舉辦主題活動,通過學術交流、藝術展演、課題研討,構筑藝術家哲學體系、提升他們的藝術影響力,希望跟更多藝術家有機會走的更遠。

北水先生跟我的一種緣分,我想更多的是從他的繪畫形態和他自身的一種個人狀態,我覺得有一些默契和暗合。我想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作品以后,對我的一些啟發甚至對我的一些激勵,對自我、對生命的一些思考。我也期待這樣能夠走入像我這種普通觀眾的藝術家,有更優秀的作品呈現在更多的觀眾面前,讓大家去感觸和認知那些豐富的藝術,體驗各類藝術語境,體悟不同路徑的藝術哲學。我們是作為一個大眾審美者或者是普通觀眾的視覺來品鑒藝術家的作品,沒有像專家學者特別是前輩們專業的批評家的角度、高度和維度來審視藝術家的藝術表達形式和藝術成就、去探知藝術真理、觸摸藝術真相。而是從“大眾化”這種角度去引導、去導流、帶動更多的普通人參與到藝術生活當中來。是藝術需要生活化的一種觀點,藝術代表了一種生活狀態。希望更多的藝術內容能夠跟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學習有關系。我也更希望將來中國的旅游小鎮里面不僅僅是掛畫家的畫,更能衍生、體驗到“畫家的生活”。所以我也很期待中國能夠有這樣頂級的或者是比較有活力的藝術小鎮,讓大家真正看到、觸摸到藝術家的衍生品而不僅僅是復制藝術品圖案、粘貼藝術品符號的延伸品、工藝品。更希望讓大家都能夠在生活中、旅游中接觸和感受到藝術;讓藝術家提供一種獨特的“藝術生活方式”給顧客、給受眾,培育這樣的藝術意識和藝術生活狀態。這是我發起藝術空間、駐留小鎮的初衷。創辦國際駐留節,一方面希望不僅僅是停留在藝術生活,另一方希望他能走得更遠,走到更多國際上,具有強勢藝術影響力,甚至期待其成為中國自豪的藝術符號、成為傳播中國藝術文化的領銜代言。

也是希望將來與北水老師有更多的合作,我們也想做一些更多的藝術實踐,比如說以北水為主題的藝術酒店,我們也在推,打造北水為主題的衍生品。我們也想讓具有中國特征、中國文脈、中國意境的藝術文化符號,能夠在祖國大山大川,甚至在美國及其其他國家的一些城市呈現和矗立,這是我們的心愿和方向。

今天最主要的不是我談心愿和想法,是很難得的機會跟各位老師學習,這是我們作為晚輩、作為后生和學生,能夠向楊衛老師、賈方舟老師、高嶺老師、王端廷老師互動學習,我們要珍惜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在這兒不想做過多的闡述,而是把話題交給楊老師。謝謝大家!

楊衛:謝謝陳永康先生,他大致介紹了籌辦這個空間和策劃北水個展的情況。由此,我們知道了他不僅僅只是在做這樣一個空間,他還有一系列推廣中國藝術和中國文化的計劃。在此,我衷心祝福他,希望他的這些項目能夠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接下來請北水先生說幾句,請他介紹一下自己的創作的情況。

北水:魚的創作是90年代初以來,應該是從90年代初就開始這個題材,這個題材差不多持續了有接近二十多年,說是題材也不能算是一個題材,因為我不是在畫魚,而是把魚作為一個媒介,或者是一個符號,其實是要傳達我自己個人的生命感受、社會感受,當下的訴求和個人情感的一些東西,只不過是喜歡魚這個東西作為一個手段和方式,一直在做。其實同時也做了一些其他的東西,應該是06年、07年開始做了一批偏抽象的東西,這批作品賈老師應該熟悉,最初是在798做過幾次展覽,錦都藝術中心做過。到2009年開始放棄肌理性的東西。2009年,我覺得肌理性的東西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有點兒不對勁,就開始做版畫、絲網版畫。從絲網版畫開始一個新的系列《欲望花園》系列,以自己編造的罌粟花的符號,說是罌粟花,不完全是,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作為一個符號不斷地深挖來創作,統稱為《欲望花園》系列,這次展覽在一個獨立的空間放了一些《欲望花園》系列作品。我最近這幾年主要做的一個系列就是《欲望花園》系列。另外還有一些小紅魚的作品,它是我以前的魚題材作品的延續,大家看到有肌理的魚作品,是早期一點的作品,最近這些年畫的很少,主要還是群體性魚的系列,以前的作品幾乎是一條魚,兩條魚都很少,也許是個人的一種生命狀態,內心當時的一種感受。后來可能更關注一些現實的東西,社會層面上的一些東西,開始做一些群體魚的系列,《來兮去兮》系列。現在《欲望花園》系列一直在做,可能是我將來一直堅持做的一個系列,也是我非常看重的系列,要重點做這個系列。大概是這么一個情況,來北京也20多年了,從93年來北京一直到現在,一直做一個職業藝術家,一步步過來,一直在搞自己的東西,作品做了很多,成功談不上,覺得欣慰的是自己還是作為一個獨立藝術家在做,繼續搞自己的創作,繼續表達我自己的情感,這一點是我最欣慰的。

楊衛:剛才北水先生介紹了一些他創作的經歷和創作的情況。這幾個階段我以前也并不清晰,盡管我跟北水先生以前有接觸,但是并不了解他的整個探索脈絡。幾年前,北水先生在北京金融博物館做過一個個展,我當時是策展人,為他寫過文章,但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梳理。今天看了這個展覽,現在又聽了他自己的介紹,他的形象也就更加立體了。我相信在座的幾位批評家,通過北水先生自己的介紹,再對比這個展覽,能夠對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剛才,北水先生說到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他早期關于“魚”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條,兩條的情況都很少,而現在卻擴展出了很多魚。在某種程度上,這確實折射了個人的心路經歷,也跟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相吻合。即早期完全是表現個體的生命經驗、生命感受,而后期,則更加開闊,關注的問題或思考的問題,更加社會性了。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藝術家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過程,北水先生的語言變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豐富起來的。

其實,北水先生獲得今天的藝術影響和成就,也跟他從小我走向大我有關。他現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就是因為他表達了眾多人的心聲。我想,一個人的成就和他的表達,應該是成正比的。

作為主持人,我大致表述一下我的看法,接下請今天到場的批評家們發言,由他們來闡釋和分析北水先生的作品。首先邀請著名的美術批評家,也是我們美術批評界德高望重的前輩賈方舟老師發言,他對北水先生比在座的其他批評家了解得要多一些。大家歡迎。

 

賈方舟:大家下午好!大概十多年前我在798的錦都藝術中心看見過北水的作品,給我的印象是他在抽象的繪畫語言上比較成熟,有自己的一套處理辦法,印象比較深的。畫面也比較單純,比較抽象的作品,沒有什么意象的東西。

這次看他的展覽,覺得他基本是以魚作為他的一個生命意象來表達他的情懷、表達他的感悟,對人生的感悟。其實魚作為一個生命體,在很大的意義上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類比,我們從這里可以感受到人的存在,人作為一個生命和魚作為一個生命在很多地方事實上是相似的。我記得我在珠海第一次看魚群搶食的時候,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強烈,就是人喂魚的時候扔下去一點吃的,那個魚群整個就堆積起來,它不是只聚集一起,因為魚很多,完全堆積起來一層一層的,拼命搶食。這個印象為什么那么深刻?就是覺得想到我們人類,其實我們人的生存、人在饑餓狀態,在災難面前,就是這個樣子,生存是第一需要。中間那個裝置其實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現了這樣一種狀態。但是在北水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就像一個音樂家,將一個主題(魚作為一個生命主題)不斷地變奏,由一個主題變奏出幾十個變奏曲。他通過不同的畫面,其實表達的主題,大體上是相似的,但是這個相似性又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畫面的處理不同,由于魚這個生命意象,它處的階段不同,比如說活潑地在水里自由自在游來游去的狀態,那是一種活潑的生命意象。但是也有很多畫面而且是很精彩的畫面,卻常常正是它作為盤中餐的魚、死去的魚、被紅燒了的魚……這種生命意象讓我們感覺到的是一種悲情。它已經是我們的盤中餐、口中食。這個時候畫家一定又是另外一種生命體驗。一個生命當它成為別人的捕食對象的時候,那是一種生命完結和死亡的狀態,有一些魚甚至肉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所以整個這個系列總體上給我們的感受,我覺得就是呈現了一種“生命景觀”。這個生命景觀是通過魚和魚群呈現的。而且這個生命景觀其實也可以小到一條魚,像我對面這一組作品就是由一條一條的魚組成,每一個框子里邊都是一條魚的形態,有大有小,形態各異,其實我們看過好多這類紀錄片,像沙丁魚群,整個魚群成千上萬條聚在一起游來游去,非常壯觀!它游起來的那種律動感覺氣勢非凡。因為這種小生命它必須靠“群”才有可能生存,否則它們就成了大魚的口中食,所以它這種“群體性”便于相互保護、相互借暖,這樣它才能夠生存下來。所以我想以“魚”作為一個意象來表達對生命的感悟,北水在這一點上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是他和過去不同的是他不僅僅限定在架上,限定在一張畫布上,這次我看到了他有多種表現,裝置的方式或者是陶瓷的方式,表達的是同一個主題,但在表現形態上,表現手法、手段上對自身的一個突破。這是給我比較深的一個印象。

我覺得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還缺少一種符號化的表達,像那些表現魚群的作品,不必這么具象,其實更符號化一些可能效果會更好。有一些是需要具象的表達,通過它們那種質感、肌理、被剖切的內臟,這種時候可能需要一種形象性,但是如果是作為群體,我覺得更符號化一些可能更具有形式感,這是我的一點想法,僅供參考。謝謝!

楊衛:謝謝賈老師,他從幾個方面對北水先生的作品進行了分析。把“魚”來比擬人的生命,古已有之。中國就有很多這樣的成語和典故,比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就借用了魚的視野來比喻人。另外,賈老師提到“生命景觀”這個概念,用在北水先生這個展覽上,非常貼切。同時,賈老師也提出了進一步探索的可能性,這對北水先生未來的創作應該會有啟發。謝謝賈老師對北水先生作品的分析!接下來請著名批評家高嶺先生發言,大家歡迎。

高嶺:謝謝!燈照著又是困,又是累,真有一點累,不習慣。北水先生的名字以前有神交,但是沒有見過本人。今天有幸來到藝加美術館,而且還得知今天也是藝加美術館第一個開館展。

進來以后看到這個空間,又看到北水先生的作品。這個空間黑白基調,還有紅墻的基調,好像是專門為北水先生打造的。也就是說這個空間跟北水先生的淵源很深,應該說是陳總和北水他們之間非常默契彼此欣賞。這個空間房頂是黑的,地面也是黑的,地磚也是黑的,跟北水先生這一組油畫包括陶瓷,包括綜合材料的肌理的繪畫有太多的重疊,不只是呼應,直接就是重疊,就是宛若天成。

紅色基調和他展廳里作品紅色的魚,裝置大圓盤的魚,版畫中大量的紅魚,都太協調了!所以我覺得這個美術館,先說一句開玩笑的話應該叫做“北水美術館”,這個空間真的是為北水量身訂做的裝修、裝飾的基調和風格。這就說明策展人陳先生陳永康對北水是非常的了解,而且非常的欣賞,他自己也說了,非常的投緣,所以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開館展,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經過陳永康先生他自己,他的美術館、他的團隊不懈的努力,這次展覽會讓他在北京25年的創作生涯的歷史由此更上一個很高的臺階。這是第一點。

第二,從作品本身、從藝術本身來看,北水的作品一進展廳給人撲面而來是一種現代的氣息,一個藝術家的選擇,當然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對象,選擇了一個自己心怡的大自然的一個生命體,一種象征性的一個符號。他多年的、反復的不懈努力的去表現、去觀察,去揣摩、去表現這樣的一個“魚”的形象。魚的這種意象、形象,藝術中間的意象,而且非常長久。這里面有一些早期的作品,十幾二十年前的作品都有,我們就看到他對一個主題的持續性的強烈的關注,這個是在很多藝術家身上所做不到的。可以反映出來北水先生對于一個藝術對象、藝術主題的一種執著和藝術意念的一種堅定性。

我們也知道藝術的發展從93年他來到北京,以這個為起點到現在25年來,中國藝術界藝術的主題、藝術的對象、藝術的媒介、藝術的材料、藝術的語言和形態等等發展得非常豐富,但是在北水這里他只取一瓢飲,若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飲,他只取他喜歡、關注的、認定的一種方式。這種藝術的篤定恰恰符合作為一個藝術家尤其是職業藝術家的一種特質,就是他對藝術主題和藝術對象的關注和篤定。

這個藝術對象、藝術主題究竟是什么?

魚,我們知道,魚跟我們人類的關系太近,它來自水和海洋,淡水和海洋。有人說它是我們人類的祖先,我們人類是從海里面爬到岸上來的。魚在古代有各種寓言,在中國的古代圍繞著魚誕生了很多重要的一些哲學論斷和一些辯論。我覺得在這里面北水對魚的持續關注讓我想到一個莊子說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論斷,這個論斷最核心的是在兩千多年前,我們中國人就會去換位去想,會有《齊物論》,把物和人和魚都作為一種物,作為一種平等的一種態度,一種換位的思考,一種大同的同構性的大同的世界,會形成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倒看,因為北水的“魚”充斥了他的創作長期的主題,所以我想,應該說他這個語言經意或者是不經意的應該跟我們中國傳統的哲學和美學有一定的相似。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傳統美學講的人和其他的物是一種同構、同架,是同等的生命體,這樣一種博愛、大愛,齊物,即所有的物體都是等價齊觀的,也就是他借著人類之外的動物來反觀人類自身的很多行為、觀念。賈老師剛才講的很好,這里面的“魚”其實魚的不同的形態、不同的狀態,比如說是餐后的魚(魚刺),餐中的魚開膛破肚的魚、受傷的魚、腐爛的魚,歡快的魚,成群結隊螺旋舞蹈的魚,當然這些狀態是作為人類的我們去表現,實際上他同時也反觀了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其他生命體和其他生物體的。在這里面這是我想到的,他為什么那么喜歡去關注魚,這是一個大的特點。

當然在語言和風格上基本是現代主義風格,北水的篤定使他和我們今天所說的似乎當代藝術有所不同。比如當代藝術中直接關注社會、直接關注很多種族、性別、民族還有不同文明的傳統和矛盾,這些東西在北水的作品中間我們都看不到,我們看到的是他以個人之力,他對待一個大自然中間的,對自然的一種持續性的關注,語言形式上采取了表現性為主的,追求肌理、追求筆觸、追求基底、追求情緒、飽滿情緒的表達,我覺得這些方面恰恰是追求表達,試圖在作品中表達個人藝術的個性和情感。這些都是屬于證明了他始終是一個現代主義中的人文主義,現代的一種人文主義。

第三,正因為我們今天在更廣大的文化意義上我們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后現代的當代文化語境中間,而北水的藝術創作恰恰他是從圓明園時代對中國藝術家來說現代主義為主,楊衛講的流浪、抒情詩人等,以個人的一己之力去表達,在一個昏暗的或者是混沌的一個視覺經驗里面表達個人的一種情緒和撕開一個口子,所以從90年代初一直走到現在,他是現代人文主義的藝術家,而且是典型的。這兩種:一個是當代文化語境,一個是現代,當代和現代不太一樣,邢么他應該怎樣求得一種平衡?怎樣求得一種相互的適應?從作品創作來說,我是呼應賈老師剛才談到的,我呼應的是既然我們是始終關注這樣一個主題,但是也還是要去強化這個主題在形象上、在表現的方式上,包括在媒介上要下氣力,要走出,要去一種現代主義的人文的個體的一種完全是向內去挖掘創作力的這種方式。

這個方式需要拓展,需要去橫向的吸收,比如說這個魚,賈老師講的很好,這個魚是不是還有別的造型方式,同樣還有這個魚的尺寸和比例是不是只有這樣的方式,如果我們做得再小一點,小到像瓜子那樣或者是做得很大,體量非常大的時候,證明我們對它的造型本身再做一些概括性的處理,是不是它會有一種人和自然的一種象征?自然的像魚這樣的動物,它會真正的把中國傳統中間齊物論倡導的那樣一種意識能夠用當代的一種方式闡釋出來。因為當魚的造型長期被一兩種造型模式所固定的時候。尤其是在我們的展廳里頭,我們會感覺到這些魚只是可愛,只是受傷害,變成盤中餐,盤中餐只是人類盤中餐的哀傷,如果是哀傷再去強化它,體量做的更大、更直接,總的來講,現在所有這些魚,所有這個藝術的主題和對象都是還應該建立在作為藝術家主體要更高的層面,你還沒有真正去體現出齊物論。要把魚能夠表達的比人還高,讓人覺得對魚產生一種真正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憐憫之心。現在很多藝術家在表達跟人類之外的精靈,還有自然生物,還有大自然的山水、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一魚、一蟲、一花、一葉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是不經意的停留在一個現代主義層面去表達這個對象是被人操縱、被人征服或者是被人利用的,或者是值得人們去憐憫或者是可愛的。但現在更需要的是人從造型上應該讓魚有它自身的力量,這樣的一些創作就能夠跟當代藝術的語境產生更多的討論范圍,而不是自己在這幾十年之間對魚持之以恒、篤定的、不懈的創作。其實創作的方法有很多種,創作的方法應隨時代的變化做一定的調整。就說這么多,謝謝!

楊衛:謝謝高嶺先生,他從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北水先生的作品,尤其是聯系莊子的《齊物論》,來分析北水先生的作品,非常準確、非常貼切,這也使得北水先生的作品,有了更大的價值依托。我想,北水先生可以進行一些參照,將來把更多的歷史性因素吸收進來,這會使“魚”的形象更加的飽滿。感謝高嶺先生。

接下來請著名美術批評家王端廷先生發言,大家歡迎。

 

王端廷:感謝楊衛和藝加美術館的邀請!我是第一次見到北水和他的作品,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展覽,展出的作品很多,因為這個空間是分割性的,所以顯不出來。如果在一個大空間的美術館展出,這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的展覽,可以看作是北水的一個回顧展,比較全面完整地反映了他的藝術創作面貌。這個展覽的作品涉及到各種材料、各種形式,比如說有油畫、有漆畫、有水墨、有版畫、有雕塑,還有陶瓷和裝置,通過這個展覽可以看出北水是一個全能性的藝術家,他涉足到現代藝術的各個門類,但是他的作品題材和主題卻是比較單純或者說是比較單一的,就是魚和魚的生死。魚是他的藝術題材,通過這些魚他表達的是生死的主題,他的作品無非是活魚和死魚兩種魚。實際上,他這種創作方式使他看上去像是一個觀念藝術家。這樣說是什么意思呢?北水的能力很強,各種材料、各種語言都能運用,這體現了他的智慧,觀念藝術就是作用于人的智慧的藝術,觀念藝術是來自于人的大腦,它是智慧的產物。但是,北水作品的本質精神又是來自心靈的。在我看來,他的主要作品屬于形式主義繪畫,更確切地說是表現主義繪畫,他的大部分作品的主要精神是表現性的,除此之外還有象征性、裝飾性和是材質性,也就是說,他的魚是四種特性——表現性、象征性、裝飾性和材質性——的混合體。他將魚的表現形式和含義的表達幾乎推到了一個極致,魚構成了他的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雖然在題材上魚是單一的,但是他通過單一獲得了豐富,就是表現形式的豐富性。他有一些色彩單純的作品是非常優秀的表現主義作品。在我看來,北水創作的多樣性是他的優長,但是多樣性又構成了他的缺陷,因為他做的嘗試太多,而各種嘗試會抵消了他的優秀作品的表現力。如果他做減法,在藝術材料上或者是藝術形式上做一些減法,突出的從某一個方面進行強化,他的作品的力度會更強烈。

魚這個東西確實是值得表現的。魚可能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因為地球上80%的面積是水,有水就有魚。魚這個東西很神奇。我出生在農村,我小時候看到,不管在一個什么地方,一個山坡或者是一個平地挖一個坑,下過雨后,坑里積了水,過了一年半載,沒有任何其他的水源,那個水坑或者是水塘里就會長出小魚,這些小魚是從哪里來的呢?有人說魚是從天上的雨水里來的,有人說是魚從土壤里的魚籽孵化出來的。據說土壤里有魚籽,而且多少年都不會死,一旦有水就會孵出魚苗來。前一段時間在微信里有一個視頻,非洲人在旱地里挖魚,我猜那個地方是一個季節性的池塘或者是湖面,非洲一年是旱季雨季兩季,一到旱季水就干枯,魚就藏在干涸的泥土里,雨季又重新成為一個水面,魚就從地下就出來了。魚在旱地里藏身,魚的身體外面形成一個包,有一個透氣孔,魚還是活著的。在我們慣有的經驗中,魚離不開水,離開水魚就會死,但是居然在旱地里可以挖出魚來,就像挖土豆一樣,真不可思議!你看魚的生命力有多強。不管是在中國還是世界各國文化中魚都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國民間美術中魚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在“魚戲蓮”題材年畫中,魚作為生殖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魚象征富裕;在海洋文化中,魚是一種生命力的象征。魚是值得很好的表達而且能夠產生杰作的題材。所以我給北水提一個建議,即便他現在藝術面貌如此豐富,但最好還是做做減法,就是那句話: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大家可能注意到,在他展出這些作品中,單一的魚、表現性的作品往往精神力量非常強,視覺沖擊力也非常強,而魚的數量非常多的作品,比如說地面上和懸掛的裝置,以及版畫,其表現力沖擊力反而變淡了。這些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裝飾品,情感和精神的含義變弱了。因此,我覺得北水應該做減法,減少創作品種,減少一件作品中魚的數量,甚至在表現性繪畫中減少色彩的使用,尤其是要慎用裝飾性的金色、紅色和藍色。他的很多繪畫,如果沒有那些裝飾性的色彩,其含義會更豐富,表現的力度也更強。像他的用陶瓷魚和鋼絲掛鉤創作的陶塑裝置作品,我覺得那些鋼絲掛鉤已經多到沒有必要的程度,在我看來,只需三個掛鉤就足夠支撐起那個魚的形象,而且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會影響作品的藝術性,但是弄這么多鋼絲掛鉤是什么用意呢?到底想讓觀眾看什么呢?是看掛鉤還是看作品本身的形象呢?北水可以從兩個極端或者是兩條路來發展他的創作。在我看來,他的作品的優長或者說最打動我的是表現性,在這個方面可以強化,而他的裝飾性裝置可以朝公共藝術方向發展。這是我作為一個觀眾或者是作為一個批評者的看法,也僅僅是給他一個參考意見而已。至于說他自己的藝術之路怎么走還是要靠他自己選擇,他應該按照他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

這個展覽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北水的創作歷程,他的創作分屬兩個領域:一個是觀念主義領域,一個是形式主義領域。這兩個東西本來是有沖突的,它分別是用腦用心兩個不同的維度,觀念主義藝術屬于智力范疇,形式主義藝術特別是表現主義繪畫屬于心靈范疇。有一句老話叫“心無二用”,北水已經在魚這個題材以及通過魚所表達的生死寓意方面作出了相當出色的探索,也形成了他個人的獨特面貌,但是對這一題材的表達還有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的余地。這是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北水先生

北水先生的作品

北水先生的作品

楊衛:謝謝王端廷先生,他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尤其是說到要做減法,我非常同意。人到一定的年齡,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可能是要用排除法。應該說,這對北水先生非常的有用,因為他今年剛步入知天命之年,人過50,剛好是做減法的時候。如果在創作中排除一些沒必要的因素,可能形象會更清晰,主題也更會明確,那樣更有力量!

另外他說到兩個因素,也非常到位,非常有必要。即藝術之路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走:一個是自我表達;一個是用于公共藝術。這個建議非常的好,北水先生可以多考慮,這樣就使得自己不會矛盾,有的作品可以運用到一些公共場所,純粹是為了一種公共性的審美。但是,自我表達這一塊,還是越純粹越好。這一點,應該說對北水先生將來做創作很有參考價值。

今天我們的研討會改了一種形式,平常,基本上都是圓桌會議,要更加輕松一些。而今天卻不同,今天是在聚光燈下,對著多臺攝像機,所以,要嚴肅許多。不過,這樣也好,把研討會氣氛搞緊張的同時,也把時間壓縮了起來。雖然,今天的研討會時間不長,但大家的發言卻很充分,關于北水先生的藝術,有肯定,也有一些建議。我想,這正是展覽的目的,這些建議對北水先生將來的創作一定會有啟發。就這個展覽而言,應該說也是北水先生近幾年比較重要的一個展覽,是他藝術生命中的一個轉折性展覽,所有批評家們的意見,可以給北水先生提供更多的參照。

再次感謝今天所有來參加北水先生展覽的批評家和嘉賓們,也感謝藝加空間提供了這么好的條件,使我們能夠坐在這里充分地討論藝術,討論北水先生的作品,最后感謝所有為展覽付出辛勤勞動的工作人員,感謝大家!我們的研討會到此為止。

北水先生的作品

北水先生的作品

北水先生的作品

北水先生的作品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