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甘肅省博物館“天馬西來”后臺展池中散落著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紙鈔和硬幣,不少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圍投擲錢幣祈福,博物館被當成了“祈福之地”。
博物館本應是傳播歷史文化的場所,卻成為少數游客的擲錢祈福之地,無疑有損博物館的名號。在博物館這種展示和弘揚歷史文化的公共場所,投幣祈福是典型的迷信行為,倘若對其聽之任之,不僅會對文物造成損害,也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
博物館成祈福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游客道德素質和文化水平良莠不齊,公眾意識和科學信仰還有待提升,看到大家都投幣,自己也會隨之“圖個彩頭”,形成了跟風效應;二是博物館管理者缺乏有效的引導與管理。
減少在博物館祈福的不文明行為,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展品的維護以及游客管理。對于游客祈福行為,應及時制止,對勸阻無效者,可以依法報警處理;另一方面應加強警示宣傳。比如,設置“禁止投擲”的顯著標識、做好廣播宣傳等,以規范游客行為。
對于游客自身來說,也應加強自律,不僅要愛護展品,也應少一些盲目投幣祈福行為。此外,科普機構、媒體等也應發揮好應有作用,使公眾從根本上提升科學素養,分清楚科學與迷信、民俗與封建之間的界限,從而減少投擲錢幣祈福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