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幾位畫家在藝術館現場作畫,在旁邊細心觀察,體會創作,交流心得。忽有感想,藝術和文章寫作頗有相當可比之處。聊作藝術交流的心得。
藝術創作和文學創作類似,要有創作主題,文學形式的選擇取決于表達的內容和主題。說明事情問題,就是說明文;議論闡明道理,就是議論文;記述事件經過,就是記敘文,諸如此類,藝術創作包括書畫創作,也可以如此類比。人物可以是一種紀念表達或者個人喜好而已,花鳥是一種輕松歡快,閑情逸致而已,山水表達一種境界氛圍心境。這是我們作為欣賞者的感受,但是作為書畫家的心態和創作態度會直接影響到繪畫藝術品的質量。
藝術家創作思路和態度的不同直接會導致作品的表達方式不同。此點與寫作一樣,如果我們寫作是為了寫作,就會注重寫作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詞語,修辭,語法,文字推敲斟酌,段落結構的清晰等文法上的東西,自然對于內容放置的注意力和精力就少了,這樣一來,文章的語言文字水平也許就上升了一些,但是對于內容情感的處理,可能會減弱或者忽略。假如,作者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清晰事情內容和情感,寫作時自然以內容為主,以清晰完整表達為目的,這樣一來,寫作主題自然會更加清晰。又如歌星演唱,歌詞未必理解太透徹,但是音準音色曲調把控很好;一些草根歌手,沒有專業訓練,但是有生活閱歷和生活體驗感受,反而唱起來更加感人動聽,是用情投入和自身體驗的原因,可以說與藝術創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美院的教授和學生,天天強調筆墨線條技法構圖等,不去注意藝術創作其實就是:用藝術的手段去表現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內心的情感或者思想。所以他們創作時,更加關注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符合老師所講的藝術規則:筆墨線條技法和構圖理論等,沒有人意識到自己的藝術作品的內容內涵和根本目的,自己創作的目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所以我們看到的藝術作品,就是一個個死板呆滯,毫無生氣的世界物體的影印。包括全國十二屆美展一大批垃圾作品,無非就是對著照片,畫油畫,工筆,或者對著幾個名家作品,東拼西湊,搞創作,搞出來一些沒有生氣只有技法和技巧的東西。所有的規則,都是為了人們快速理解學習,但是所有的規則,又會成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提高進步的阻礙,因為要突破規則,領會規則的真實意義,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悟的。正如文字上的理解,宗教上對于佛教語言的頓悟,我們對于藝術作品的解讀一樣,是因人而異,不僅因為智力或智慧,也可能因為生活自己的閱歷感受,或者環境生活的影響,或則別人的開導啟發等等。
藝術創作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是因為有了靈感,有了感動,有了感受,有了思想,有了內容而創作。正如寫文章,六朝的文章,駢體文華而不實,沒有內容。藝術也是如此,要有內容,內涵情感,空有其表,是不行的。藝術的內容來自生活的感受感動,藝術的內涵來自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對生活的理解,感悟。藝術品里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畫家要從生活里去觀察,發現,思考,感悟,體驗,有了這些,才可以用自己的表達工具:筆墨線條技法構圖去創作,我們是因為餓了才會去主動吃飯,吃飯是為了吸收營養,填飽肚子。不是吃飯是為了餓,要注意原因和目的的關系。藝術創作也是如此,我們創作,不是為了藝術,我們是為了用這種獨特藝術表達的手段,來表達表現自己對于生活,社會,自然,宇宙,甚至精神靈魂宗教的體驗,理解,感受,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情感思維的物化表現,而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藝術的靈魂就是我們的思想情感。藝術,只是我們情感思想表達的一個工具。我是為了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工具,而如何發揮我們自己的思維了。是使用工具為自己服務,還是做工具的奴隸,那是一個不同的問題。這也許就是畫匠,書匠和畫家,書法家的區別。
既然藝術創作是我們情感思想的表達,那么,如何準確生動完整真切的表達或者表現我們的思想,我們關注的應該是,自己表達的內容和效果,而不是表達的技法技巧,思想認識的高度不同了,創作的心態和態度就不一樣了,我們創作時候,對于筆墨線條技法的考慮和使用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于是,再讓你創作出來的作品,他的藝術水平自然也是非同尋常。
所以藝術創作,基礎的問題,是筆墨線條技法技巧;根本的問題,是一個思想認識的問題。筆墨線條構圖技法技巧的問題是死的,是工具,是術的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思想認識問題是一種理解智慧層次問題,是一種智的問題,道的概念,需要自己突破認識。至于作品的格調高下,那就是個人思想境界,學養,精神層次的問題。對于藝術創作的理解,偶感于此,聊作記錄,以供有緣者參考。